close

【聯合報╱田思怡譯】

2008.11.01 03:25 am


美國消費者豎白旗的隱憂終於成真。根據30日公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報告,第三季的實質消費支出年率下降3.1%;耐久財(汽車、電視之類的物品)實質支出年率下降14%。

要了解這些數字的重要性,你必須知道美國消費者幾乎從來不節省開支。在2001年經濟衰退期間,消費者需求仍然增加;上次出現單季消費下滑已是1991年的事了。而且自1980年以來從未出現這樣的大幅下滑,當年不僅經濟嚴重衰退,還外加兩位數字的通貨膨脹率。

再者,這些數字是第三季(7、8、9月)的統計。基本上是在9月中旬雷曼兄弟倒閉導致信心崩潰之前的數字,更不用說是在道瓊指數跌破萬點之前的數字。這些數字也尚未完全反映消費信用大幅減縮的效應,而消費信用目前仍在緊縮中。

看來消費者行為開始大變,而時機再糟糕不過了。

美國消費者長期以來入不敷出。在1980年代中,美國人把收入的大約10%儲蓄起來。不過,近年的儲蓄率通常在2%以下,有時甚至出現負數,消費者負債已提高到占GDP的98%,是25年前的兩倍。

部分經濟學家告訴我們用不著擔心,因為美國人不斷攀升的債務,可以拿他們一直漲價的房子和股票投資來彌補。不過,最近我們已聽不到這類論調。

消費者遲早要勒緊褲腰帶。但這次覺醒的時機十分不幸。我們不禁要響應聖奧古斯汀的請求:「請賦予我貞操和自制力,但不是現在。」消費者在美國經濟落入流動性陷阱之際減少消費,目前的情勢是聯準會已喪失對經濟的掌控力。

背景說明:如果你是教總體經濟學概論的老師,本學期高潮之一是解釋何以個人的美德會變成公共的惡習,何以消費者多多儲蓄的正確行為會讓大家的日子更難過。這個論點是,若消費者減少消費,而且無其他支出取代消費者支出,經濟將陷入衰退,每個人收入都變少。

事實上,消費者收入的減幅實際上也許比他們花費的減幅還大,因此他們想要儲蓄更多卻做不到,這種可能性稱為「節儉的矛盾」。

不過,這時老師會急著解釋節儉美德並非惡習:實際上,如果消費者要節省開支,聯準會將以降息因應,有助於避免經濟衰退,並提高投資。因此美德終究還是美德,除非因某種因素,聯準會無法彌補消費者支出減少。

我打賭你會猜接下來會怎樣。

我們正陷於流動性陷阱中:聯準會政策已大半失去吸引力。柏南克尚未仿效日本在1990年代的做法,把利率一路調降到零。但難以相信把聯邦資金利率從百分之一調降到零,對經濟會有很大正面效應。尤其是,金融危機已使得聯準會政策對大部分民間企業起不了作用:聯準會持續降息,但貸款利率和許多民間企業支付的利率仍比年初時高。

接著,美國消費者投降了,選在最壞的時機。但抱怨也沒用,我們需要因應政策。

目前對金融體系的紓困動作,即便有效,也只能稍微減輕問題。也許某些消費者能保住他們的信用卡,但我們看到,在銀行開始緊縮信用前,美國人的信用已過度擴張。

現在經濟正需要能取代消費者支出的力量。這意味重大的財政振興方案。這次振興方案應採取政府實質支出方式,而不是發放退稅支票,消費者不見得會支出。

讓我們冀望國會在選舉結束後,立刻著手研議拯救經濟的措施,也冀望跛腳的布希政府不要擋路。

【2008/11/01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axbear 的頭像
    maxbear

    maxbear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