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轉貼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徐詩偉 2010/02/19



你有沒有想過:假如管理學真的有效,為什麼上班的人大都苦多於樂?為什麼我們會走到M型社會這步田地?為什麼管理學課本上所承諾的美好未來,幾乎從未在我們的生活中實現?更重要的是:你跟我,可以怎麼辦?

假如知識這麼值錢 為何你還是累得像狗

當代管理大師和企業管理者,很多人都認為知識管理是未來企業成功的不二法門。有位很有名的管理大師彼得.聖吉(Peter Senge),曾經出版過一本非常暢銷的書,叫作《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他算是最早把知識管理這個概念發揚光大的學者之一。他認為,一家成功的企業,必須是家「學習型組織」,必須具備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包含了:

.組織成員間的對話、溝通、討論。
.解決衝突和慣有的防禦心:成員往往因為怕丟臉,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藉由成員間的互動,可以化解衝突,讓大家勇於提出意見,也有助於成員思索。
.團隊合作的學習行為:管理者要創造出有利於學習的環境,讓成員樂於分享知識。

彼得.聖吉創造了一大堆術語,譬如「深度會談」、「正念」等等,也引用了一些新物理學的名詞,譬如混沌理論、複雜科學等。他所提出的結論大約是說,西方的企業組織要學習東方的企業文化,要創造一個東方式——尤其日本式——的團隊學習環境。最後,再創造一個「典範」的移轉。這,就是一個理想的學習型組織。

我建議你不需要真的花時間,去研究《第五項修練》(話說回來,今天大概也不會有多少人對那本書感興趣了),因為那本書充滿了對東方哲學的誤解。而假如你讀到這裡,對我所解釋的管理學有所領悟,應該就能發現到,彼得.聖吉的書,正好反映了一個管理學者對後官僚組織意識形態的嚮往。而後官僚式組織這個概念的流行,有一部分也是受到學習型組織的影響。

知識管理這個概念的流行,其實還有些其他的原因。我必須點出一個常見的誤解,因為,知識管理這個概念可絕對不是什麼管理學的新產物,而是源自於十九世紀的經濟學。

新古典經濟學派有個很重要的假設,那就是所謂的「邊際生產力遞減」法則。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解釋:假設我經營一家公司,有五位員工和一部機器,公司的資本額是一百萬。假如有一天,我希望讓公司的產量提高二十%,我只要多雇一位員工,就能達到目的。

但是,接下來假如我再雇用一位員工,整個公司的產量就未必能增加這麼多了,也許只能增加十%;等到我再多雇用一位員工時,產量甚至不會再上升了。這是因為,在其他生產要素——公司資本額、機器等——不變的情況下,每一項生產要素的投入,其所增加的產量是「邊際遞減」的。除非,我把公司資本和機器也比例式的增加,否則,單獨持續增加某個要素,所得的利益一定是遞減的。問題是,我的資源是有限的,當然不可能無限制地把所有生產要素,都按比例式來提升。

不過,假如知識——或科技——也算是某種重要的生產要素時,狀況可能就不同了。因為,知識或科技的使用,可以讓整個產能往上提升。假如我教導員工使用某項革新的技術,讓每個員工每日的產量提升十%,五位員工加起來,就是五十%。於是,我不需要多雇用員工或是多買機器,就能達到產量提升的效果。這,就是今天知識經濟的魅力所在。

使用科技和知識的好處,是經濟學家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於一八九0年提出的,他用了「創新」(innovation)這個詞,認為企業若能夠運用知識(馬歇爾是指科學知識,因為經濟學基本上認為,只有科學知識才能促進生產力),便能夠對抗邊際生產力遞減的法則。因為,知識既然來自於人的腦袋,當然是一種可以被無限度開發的資源。

著名的芝加哥學派經濟學者梭羅(Lester Thurow),是當代「知識經濟」這個詞的創造者。他是這麼理解的:「玩知識經濟,誰都比不過美國。是美國人發明這個遊戲的。美國火車頭再度拉動全世界,若非美國的市場正在成長中,帶動了全球出口貿易,一九九九年會爆發全球衰退。美國當前的經濟實力配上軍事霸權,是美國前所未有的盛世。」梭羅對知識經濟的概念有著無比的迷戀,他甚至這樣說:「將來最富有的人擁有的不是土地資產,而是知識,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狀況。將來擁有知識的人,絕對不會被人當成奴隸。」不過,就像大多數的經濟學者,梭羅並沒有提出如何在實務上管理知識或利用知識。

(本文轉載自徐詩偉新書《管得少,是我故意的》,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出版)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肯尼斯.克利斯汀 2009/12/16
有哪些內在潛能尚未被開發,阻撓著你成功?「才華」本身是否變成了你的負擔,甚至造成你的成就不足?或是你的內心有種恐懼,讓你不敢發揮天賦,實現夢想?可惜的是,當我們深入探討箇中原因,發現越有天賦的人,越容易陷入這樣的情境,成為低成就的族群。
【前言】

一個人的悲劇不在於他輸了,而是他差點就贏了。投入畢生精力研究「低成就的高潛質族群」,克利斯汀博士發現,很多人總是習於自我設限,導致天賦及潛力無法充分發揮,過著刪節版的人生。超過二十年臨床經驗的克利斯汀博士,從「自我挫敗行為」研究開始延伸,發展出一套關於低成就的全觀視點,提出十五個實用且有效率的步驟,讓人可以突破障礙,發揮自己的極限潛能。

有潛質卻低成就 你是這樣的人嗎?

下述哪些狀況,你覺得就是在說你?

■ 凡事力求簡便,只做最低程度的努力,即使是很重要的事情。
■ 花很多時間「準備」工作、「逃離」工作,或找別人「代替」你的工作,但就是不「投入」工作。
■ 做事不持久,常常徒勞無功。
■ 無法樂在其中,即使是面對你人生中重要的活動或人際關係。
■ 猶豫不決,無法做決定。
■ 「訂立」計畫、「談論」計畫,但就是無法「貫徹」計畫。
■ 無法組織工作、組織人生。
■ 無法達成任何長程目標,因為缺乏適當的計畫和持久度。
■ 總是對新鮮事物感到興奮莫名,當新奇感消失後便開始失望倦怠。
■ 追求目標的動機錯誤,變動頻繁。很快感到無聊,總是渴望開始新的事物。
■ 無法完成重大計畫,無論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
■ 接近成功的時候,就萌生放棄的念頭。
■ 做事拖拖拉拉。
■ 只參與低於你真正能力的工作、人際關係和其他狀況,因為你不必全力以赴。
■ 常被非傳統的事物吸引,一心迴避傳統、按部就班的工作計畫或老闆的命令。
■ 有些事情你認為一下子就會過去,卻老是深陷其中。
■ 自我懷疑、自我評價過低或飄忽不定。
■ 總是害怕無法達成自我或他人的期望。
■ 總是擔心自己是虛有其表,而且即將被拆穿。
■ 無法力爭自己內心真正想望的東西,因為你不想失望或失敗。
■ 對於「成功先決條件」的認知不切實際。
■ 避免做出重大承諾,因為想要有更多選擇。
■ 老是分不清「機會」和「冒險」的差異,習慣性承擔無謂的風險,或是太過害怕失敗,或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 把失敗歸咎於運氣不好或是他人過失,不肯承認自己錯誤。
■ 覺得自己有社會適應不良症,認為自己落後同儕,無法實現遠大的理想。
■ 總有一種「快沒時間了,自己卻還沒開始」的感覺。
■ 常陷入沮喪的情緒中。

不跳舞的舞者,沒寫作的作家

以上是HPPs(High Potential Persons,高潛質族群,簡稱HPPs)特質摘要,主要是從我輔導過的人身上,歸納出的自我設限的慣性模式。你的答案可以提醒你,你正用什麼方法限制自身的可能性。你回答Yes的次數越多,代表你可能已經染上了某些習性。

如果你符合上述許多項目,別擔心,你並不孤單,你的情況並不絕望。自我挫敗的習慣、退而求其次的期望,搭配二流的努力,其實是很常見的。有太多舞者不再跳舞、太多作家停止寫作、太多運動員放棄並懷疑自己的過去──有才華的人閃耀短暫光芒,然後因為某種原因突然消失,這種人太多了。在會議室、臥室,在高檔酒吧,從運動場到醫學院,不同的年齡層,不同的活動種類,不分人種民族、社會經濟地位……,人們成就的遠比所能成就的還要低,或是直接放棄他們真正想追求的東西。

如果你在這份清單中看見了自己,也不代表你正在走下坡,或是被判出局、一事無成。從外人的眼光看來,搞不好你的表現還不錯呢。然而,你可以做得更多,不要安於「未滿」的狀態,或因襲簡單、傳統、取巧的方法,也不要放棄尋找讓自己熱血沸騰的夢想,或是把夢想棄置在一旁。

也許你多才多藝,而且很早就已顯現出來;在學校時學習的速度比別人快,在舞蹈、詩歌、體育、音樂等方面,表現得比同儕突出;也許別人勉強才能完成的事,對你來說卻是輕而易舉。你有成就的潛力,然而,一路走來,事情就變成這樣了,在工作、創意、人際關係或某些重要活動中,你就是無法完全發揮;關於你的目標和追求的方法,感覺就是少了些什麼。

哪些東西不見了?有哪些內在潛能尚未被開發,阻撓著你成功?「才華」本身是否變成了你的負擔,甚至造成你的成就不足?或是你的內心有種恐懼,讓你不敢發揮天賦,實現夢想?

可惜的是,當我們深入探討箇中原因,發現越有天賦的人,越容易陷入這樣的情境,成為低成就的族群。針對高中資優生做調查,很讓人驚訝的是: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在大學表現不佳。這樣的統計數據令人錯愕和不解,然而學業成績只是潛力受限、表現不如預期的一小部分而已。

當天賦異稟的人在無意間揮霍他們非凡的才能,渾渾噩噩生活,難免引起人們的關注。你可能聽過某人IQ很高,大學一帆風順,也漂亮的完成論文,就快要拿到博士頭銜,只剩下口試這一關,但他在最後關頭卻放棄所學,成日放蕩不羈,年紀輕輕就酗酒身亡。或是你可能聽過才華洋溢的作家或天才音樂家,也是這樣揮霍天賦。

然而「低成就」並不限於特別有才華的人,也不一定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很多才華洋溢的人就算自我設限,卻也甘於平凡。大部分的人都會說,當初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做得更好,覺得自己已經完全發揮潛能的人,幾乎少之又少。

就算你沒有落入上述自我設限的行為模式,還是可以了解抑制潛力的狀況。不論是有意的選擇或是無意的懈怠,不論程度的輕重,如果你忽視個人的雄心,不肯全力以赴,並接受低於自身期望的成果,那麼你就是妨礙了自身的可能性,限制了自己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肯尼斯.克利斯汀新書《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中文譯本由早安財經出版)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陳世欽/綜合八日電】

2008.12.09 02:32 am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表示,紓困行動可能無法扭轉美國汽車工業衰亡的趨勢。

克魯曼表示,隨著日本與歐洲汽車的湧入,美國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在美國市場的中心地位已逐漸消失。美國汽車工業目前不僅承受全球金融海嘯的打擊,而且面臨產業長期發展趨勢的衝擊。

克魯曼說,在地域力量的推動下,美國汽車工業「可能消亡」,即使現在對美國三大汽車紓困,也只能收到短期效果,徒然反映華府當局不想面對美國汽車工業陷入衰敗的事實,然而客觀趨勢無以逆轉。他表示,三大汽車能否長期存活值得懷疑,不過短期內仍值得予以扶助。

克魯曼指出,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不至於捲土重來,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卻無法避免,即使擴大對公共事業部門的投入,也只能產生一時的緩解作用,無法徹底解決問題;若欲阻止形勢不斷惡化,必須迅速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他說,經濟大蕭條與此後多次經濟危機的教訓是決策者賴以防範另一次大蕭條於未然的唯一憑藉。

他指出:「我認為,若未歷經大蕭條的洗禮,我們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大蕭條。在分析大蕭條的原因後,我們或許能夠避免舊事重演。」

克魯曼表示,決策者已經無法遏止全球經濟危機造成嚴重傷害的趨勢。

他說:「挽救全球經濟是極其艱鉅的任務。局面迅速惡化,很難推出有效的解救之策。即使擬出因應方案,也已緩不濟急…我對明年的局面不樂觀。」克魯曼又說,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蓋特納是新任美國財長的適當人選,然而上任後將立即面臨艱鉅的挑戰。

克魯曼認為,美國政府必須編列鉅資從事基礎建設及公共工程,以有效重振經濟,更應記取1990年代日本經濟危機的教訓。

他說:「當年的教訓是,政府開支或許無法產生持久效果,卻足以大幅紓緩經濟承受的壓力。」

【2008/12/09 經濟日報】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08.06.23 02:56 pm

索羅斯的新作登上暢銷排行榜,他警告全球金融市場會出大問題。
歐新社

投資大亨索羅斯最近出版的新書「經濟市場的全新模式」(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登上全美暢銷書排行榜前十名。他在書中警告,過去25年來金融市場形成的「超級泡沫」正在破滅。

索羅斯近年把旗下避險基金管理工作下放,專心慈善事業,去年8月間次級房貸危機浮現,他再度投入市場。但這次,他的重點不在尋找下一個數十億美元的交易,而是保住他的基金。

他的投資計畫是,短期投資美國和歐洲股票、美國十年期政府公債、美元,長期則看好中國、印度、波斯灣國家的股票和非美元貨幣。但市場的動盪連索羅斯這樣的老手也傷腦筋,他的新書也記錄了他在今年初到3月間本書出版時的交易日誌。到新書截稿時他的交易日誌處在虧損狀態,他表示,這樣的結果可能更符合他寫書的目的。這是索羅斯繼1987年「金融煉金術」、1998年「全球資本主義的危機」之後,第三度預言金融市場會有大問題。

索羅斯最近接受「華爾街日報」專訪談到,他認為目前經濟衰退是自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他說,雖然全球經濟不至於陷入當年「經濟大蕭條」的景象,但經濟衰退期可能拖得很長,類似日本的十年經濟成長停滯。他認為,現在應該重新實施經濟大蕭條後的管制,金融管制近數十年來逐漸鬆弛,而金融槓桿、融資等都應受到管理。他警告,如果美國任由有問題的市場自由運作,終將喪失世界影響力。

投資致富的索羅斯在訪問談到,全球經濟不景氣,他也會感到恐慌;之所以能夠挺過難關,是因為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他說:「我常常因為所犯的錯誤而背痛,這時必須決定是戰還是逃,一旦決定,背就不痛了。」他認為,金融管理單位也應該從他們所犯的錯誤中學到經驗。

【2008/06/23 聯合晚報】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富比世 2008/04/11

【富比世/John J. Ray】

沒有什麼比貝爾斯登 (Bear Stearns) 的崩潰更能證明分析技巧的重要性了。分析技巧可以幫助投資者發現那些擁有激進或者危險的會計實踐的公司。對於這類諮詢,我們一向都求助於總部位於洛杉磯的財務分析公司 Audit Integrity。早在去年8月份,Audit Integrity 對貝爾斯登的分析就發出了多個危險警告。

今年是 Audit Integrity 為富比世網站提供一份100家最值得信賴的美國公司榜單的第二年。根據 Audit Integrity 的評估,這些公司被認為始終如一地發佈了透明的會計報表並始終如一地遵循著保守的會計程式。Audit Integrity 稱,這些公司沒有在營收和費用確認或者資產評估方面耍花招。

照片集
最值得信賴的大型公司
最值得信賴的中型公司
最值得信賴的小型公司
美國25大未公開上市企業
成長最快的25家科技企業

此外,這些排名靠前的公司沒有顯示出經常變臉的管理或者較其同行更明顯的內幕交易。Audit Integrity 還告訴我們,這類優秀的內部管理實踐使得這些公司能夠更好地迎接困難時期的挑戰。

評級是這樣進行的:Audit Integrity 基於對會計要素(與過去那些可增加股東風險的欺詐和公司治理因素有關的要素)的客觀分析為各公司的會計和公司治理風險 (Accounting and Governance Risk, AGR) 進行評分。利用0分到100分的分值,Audit Integrity 將得分排在前15%的公司評為保守級,將得分排在後10%的公司評為非常激進級。得分排在這兩極之間的公司則獲得一個中等或激進的評級。

Audit Integrity 稱,其評分系統被證明能夠在統計上可靠地預示一些消極事件,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提起的強制執行訴訟、財務報告的延期、股東訴訟或破產申請。

根據不同的市值,Audit Integrity 把今年上榜的100家最值得信賴的公司分為了三個部分。憑藉87和85的 AGR 得分,Loews和 Transatlantic這兩家保險公司分列大型和中型公司類榜首。不論市值大小,在小型企業類排名榜首的資訊技術目錄和線上零售商 PC Connection憑藉88的 AGR 得分位列所有企業之首。

去年最值得信賴的機構之一、多元化投資管理企業 AllianceBernstein落選了今年的100家最值得信賴的公司榜單。AllianceBernstein 的 AGR 評級下降到了中等類別,但是 Audit Integrity 因其與養老金會計相關的危險警報而將該公司排除在今年的榜單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併購企業佔據了 Audit integrity 去年評出的100家最值得信賴公司的十分之一。Audit Integrity 稱,AGR 高分和未來的股市收益有著強大的關聯。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其2007年的榜單有點令人失望。在股票交易仍活躍的企業中,這類企業平均虧損了5%,而上年同期卻實現了3.5%的增長。

對於10個被併購企業在其最後一個交易日的表現的考慮,則只能稍微改善受評估企業的業績。或許,2007年的上榜企業將在經歷一個更長的時期之後會最終勝出。

要入圍該榜單,這100家公司還需要擁有2億美元或更高的市值、在過去四個季度中每個季度的 AGR 評級都達到保守或中等等級、並且在過去一年中無修改文檔或重要重編報表。它們還必須在 Audit Integrit 的 Equity Risk Ranking(股權風險評級)中獲得較高的評級,Equity Risk Ranking 能夠顯示積極的股權收益預測。

最值得信賴的美國中型公司
目的地

簡介
Loews
(圖)

多樣化財務服務企業,總部位於紐約市 (New York City),旗下擁有財產意外保險公司 CNS Financial。
亨氏食品公司 (H.J. Heinz)
(圖)

這家食品加工商生產湯、義大利麵食、冷凍和罐裝食品以及多種調味品和調味汁(包括調味蕃茄醬)。該公司製造並承銷其廣銷140多個國家的產品。
美國太陽石油公司 (Sunoco)
(圖)

這家總部位於費城 (Philadelphia) 的公司主要致力於石油煉製和銷售,經營領域包括五個細分市場:煉油和供給(佔整體業務57%的份額);零售行銷;物流;化學製品和焦炭。該公司通過其遍佈東部和中西部27個州的4,700個店鋪組成的網路供應汽油。
AGCO
(圖)

該公司總部位於佐治亞州 Duluth,製造和分銷農業設備及零部件。
Consolidated Edison
(圖)

這家位於紐約的公用事業公司為市民供應電力、天然氣和蒸汽。
資料來源:富比世,製表:許惠雯

原文:Forbes.com America's Most Trustworthy Companies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道瓊社十三日電】

2008.04.14 03:49 am


微軟創辦人蓋茲在投資界的名氣不如股神巴菲特,但仍然大有可觀,他的投資公司投資加拿大國鐵(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墨西哥酒廠和廣播公司,頻頻創造佳績,散戶應該學著點。

蓋茲雖然靠電腦軟體致富,他名下的投資公司卻不碰科技股。蓋茲的開斯凱投資公司(Cascade)多檔持股都已經賺到高報酬,新買的墨西哥釀酒(Fomento Economico Mexicano)前景看來也很光明。

根據開斯凱申報的最新資料,截止去年底止,開斯凱的投資標的包括持股最多的加拿大國鐵、巴菲特經營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經營廢棄物處理的公共服務公司(Public Services)與墨西哥最大廣播公司電視集團(Grupo Tevevisa)

開斯凱甚至持有經營同性戀者娛樂事業的星球之外公司(PlanetOut)。

奧克拉荷馬州伍梅投資顧問公司(Womack)的伍梅為了尋找投資構想,曾經研究開斯凱的持股,幾年前,他跟著開斯凱買進的兩檔股票,即公共服務與新墨西哥州電力業者PMR資源公司,他認為如果巴菲特或開斯凱買一檔股票,這檔股票一定「有料」。

開斯凱因為蓋茲的關係,名氣很大,鈔票很多,但實際負責選股的人不是蓋茲,而是前普特南投資公司債券投資專家拉森。

拉森從1994年起擔任開斯凱事業經理,他的投資偏愛舊經濟價值股、債券和若干私募基金。他也用同樣的方法,負責蓋茲夫婦基金會的投資事宜。

開斯凱不必揭露所有持股,因此外界不可能知道開斯凱管理多少資產,不過,光是去年申報的部分,價值就高達43億美元。

開斯凱不必揭露績效,想知道開斯凱的投資報酬率更困難,不過可以根據初次申報買進日期和股價變化,算出加拿大國鐵從2000年第四季到去年底,投資報酬率為420%、從2004年開始買波克夏到去年底,投資報酬率為61%。

拉森的投資大致相當保守,但買進星球之外網站卻大為失敗,這家網路公司去年虧損5,100萬美元,股價暴跌90%,現在只剩下2.45美元,正在找買主。

開斯凱的投資組合相當集中,對很多投資人來說,風險可能太高,但其中的持股卻值得參考。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工商時報2008.04.08

【林志昊】

 對於已經修正的原物料市場,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依然不改長期多頭看法。他甚至指出,在股市表現不好時,才是商品市場最佳的表現時機,而且若扣掉通貨膨脹因素,現在國際商品的價格,還不到歷史的高點。

 吉姆羅傑斯表示,在過去一個月以來,商品市場出現了明顯的價格修正,但之所以會如此,除了適當的價格修正原因外,主要還是因為受到全球經濟下滑的牽絆。

 然而,這跟股市漲多所面臨修正狀況不同的地方是,在商品市場中,看的都是供需關係,而在供給短期內趕不上需求的情況下,只要股價修正,就是可以進場的時點。

 所以,若要對原物料等大宗商品進行投資,投資連結期貨指數的ETF,或是直接投資期貨基金本身,都會比投資股票要好。尤其是農產品部份,無論是小麥、玉米、糖還是咖啡,現在的價格都還不到歷史高點。

 即便是之前每盎司價格漲破一千美元的黃金,吉姆羅傑斯也認為,若把通膨因素算進來,現在的金價要漲到每盎司兩千美元,才會達到歷史上的高點。

 至於油價也是類似,預期這一波多頭還會持續十年,每桶一百五十美元的價格將指日可待。

 不過吉姆羅傑斯強調,在全球越來越多資金前進商品市場的過程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商品在供給上會稍微增加,也因為這樣,所以商品市場的波動度,在未來會遠大於過去各時期。

 此外,羅傑斯也明確指出,FED將無力解決這一波由次級房貸引發的全球股市修正。因為現在已經不是光透過貨幣手段就能讓股市回穩了,最重要的是FED無法解決美元長期貶值的趨勢;如果美元弱勢地位不改,美股頂多只會在未來小幅反彈一波,之後就是繼續下跌。

 在這種情況下,世人對商品投資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當越來越多熱錢湧入,商品的波動度就會大幅增加,所以當股市牛市近入尾聲之後,商品市場就會接手,成為下一階段的投資主流。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自‧理財周刊 2008/04/07

理財,得先建立起正確觀念才行,才能培養「有錢的習慣」,在人生的無數選擇中作出正確的抉擇。

【文/新財富編輯群】

現在我們要開始理財了。理財最重要的兩點就是:一、從現在就開始;二、堅持理財。在介紹理財的方法以及各種理財方案之前,需要大家先建立起正確的理財觀念,這個觀念就是:「理財的態度」。

觀念 1 你不理財 財不理你

首次帶領中國足球衝入世界盃的神奇教練博拉.米盧蒂諾維奇曾經說過:「態度決定一切。」你是否有正確的理財觀念與理財態度,將決定你是在理財還是在「敗財」。如果缺乏正確的理財觀念,即使懂得高深的理財技巧,也可能變成反效果;一旦觀念不對,可能會跌得愈慘。

我們說的第一個理財觀念,很多朋友看了可能會不屑一顧。首先,我們要建立這樣的觀念:「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我們要重視理財這件事,它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人人都想積極地為自己與家庭積累財富,正確的理財觀念代表著一種積極正面的生活態度。

觀念 2 理財要從現在開始

何時開始理財最好?這個問題是許多朋友經常問到的。在這裡,我跟大家強調:「理財就跟學習一樣,什麼時候開始都可以,但愈早愈好。」在我們的教育課程中,缺乏理財的啟蒙教育,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個疏漏。也因此很多朋友在出社會工作以前都沒有理財的觀念,從小到大,一切需求都是父母包辦;孩子自己不需賺錢,也不懂得理財,以至於在工作多年以後都很難養成理財的習慣。直到有一天發現自己要買房子沒錢,裝潢沒錢,結婚沒錢,養孩子沒錢的時候,才發現事情嚴重了!所以,從現在開始理財真的是刻不容緩。

以下是幾個關於理財觀念常見的謬誤︰

謬誤 1 我沒財可理

許多朋友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我沒有錢可以規畫。」我遇到過80%以上的年輕人都會這麼說,尤其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年輕人更是如此。你真的無財可理嗎?讓我們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許你會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小王,22歲,工作半年,未婚,月收入42,000元左右;小劉,25歲,工作3年,未婚,月收入24,000左右。按常理說小王每月收入42,000 元,比小劉多18,000元。他應該比小劉「更具備理財的條件」才對,事實真是這樣嗎?他們兩人都是月初發薪水,結果半年後,小劉存下了56,400元,小王只存下了不到9,600元。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看看兩人的收支情況就很清楚了。

小王在衣食住行上的每項花費都比小劉高得多,除了這些基本消費之外,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方面,還有一大筆娛樂享受的消費,粗略估算,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消費,小王的42,000元收入所剩無幾。而小劉雖然月收入不高,但一切從簡,基本消費只有12,000元,又沒有抽菸喝酒等其他嗜好,除了每月花費1,600元左右買書;這樣算下來,小劉每月的開銷大概在14,000元,半年能節餘60,000元,除去一些別的開銷,小劉半年下來存了 56,400元,之後他又把其中的48,000元轉成了1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到期續存。

從上面的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口口聲聲說自己沒有錢可以理財的小王,真的沒有錢可以理財嗎?那為什麼收入比他少的小劉卻有儲蓄呢?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其實小王並不是沒有錢可以理,而是他根本沒有理財與儲蓄的意識。其實比小王收入低得多的人大有人在,他們一樣能理財,也有許多人收入比小王高,可是卻依舊入不敷出,經常不到月底就沒錢了,甚至還要借錢過日子。大家看到這裡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錢,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錢。」所以千萬不要告訴自己:「我沒財可理。」而是要告訴自己:「我要從現在開始理財!」

謬誤 2 我不需要理財

有人說自己不需要理財,只要不要每月花光光,就可以過得很好,只要每年戶頭還能剩一點錢就好。有這樣想法的人也是大有人在。乍聽之下,這樣有錢就花,沒錢就不花的生活方式也挺好,不用費心去理財。但是,細想一下:你真的不需要理財嗎?即使不去考慮過幾年可能會面臨購屋、裝修、結婚等事情(假設家裡幫忙解決了這筆費用),那麼就高枕無憂了嗎?假如你或者你的家人突然有人生病,需要一大筆錢來作妥善的醫治與安排時,該怎麼辦?假如平時就有足夠的風險意識、懂得未雨綢繆,遇到這些問題時,可能就會是另一種結果。

我們要強調的是,很多人有「我不需要理財」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不論收入是否真的很高(除非你的家產跟比爾.蓋茲或李嘉誠有得拚,可能可以不用理財。然而,錢愈多愈需要打理,如果不理財恐怕一輩子也不可能像這兩人那麼富有。更何況不論是比爾·蓋茲,還是李嘉誠,他們絕對是理財的一流高手),人人都有必要理財,正確的理財能增強個人和家庭抵禦意外風險的能力,也能提高生活品質。

小李,27歲,在某知名公司當經理,工作4年,年收入能達到120萬元以上,每天開車上下班,平時開銷很大,從來不在家吃飯,穿戴使用都是名牌,晚上還經常去PUB或酒店消費,賺得多花得也快。他一直認為,以自己的條件根本不需要理財,因此他也從來不聽專家的理財建議,工作幾年下來,銀行裡竟然沒存下什麼積蓄,都享樂消費掉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他的母親突然得了肺癌,要動手術,手術費一下子就要十幾萬,家裡人認為小李的收入這麼高,應該能承擔這筆費用。這下小李傻眼了,平常花錢如流水,真到急用的時候,卻連救命的錢都湊不出來。怎麼辦?就算沒錢,母親的病也得治啊!只好想辦法去借。還好小李周圍有些好朋友,東拼西湊總算把救命錢給拿出來了。小李急忙讓母親做妥善的醫治,救了急。而這些借錢給小李的朋友都很奇怪,小李這麼高的收入,工作都4年了,怎麼連十幾萬都拿不出來。他的錢到哪去了?而小李自己也很慚愧,學到教訓之後,再也不敢任意消費,開始慢慢儲蓄、學習理財。

按理說,像小李這種收入能力,平常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發生的話,一般經濟問題都難不倒他。可是遇到像家人生病的特殊情況,他的「風險防禦系統」一下子就崩潰了。其實,如果小李之前稍微有一點理財意識,像他這樣的收入,完全可以輕易解決這個問題。正因為他認為自己的收入高,不需要理財,反而導致這樣的情況。

謬誤 3 等我有了錢再理財

這個觀點其實是第一個觀點的延伸,實際上是推說自己沒有財可理,相信看過小王跟小劉的故事的朋友已經很明白了,不要給自己藉口,說等自己有了足夠的閒錢後再開始理財,理財要從現在開始,愈早開始,受益愈早。

謬誤 4 會理財不如會賺錢

這種想法很多人都有:「我收入高,不會理財也無所謂。」當然,如果你有足夠高的收入,而且你的開銷不是很大的話,那麼你確實不用擔心沒錢買房子、買車子、結婚,也不用擔心意外風險的出現,因為你有足夠的錢來解決這些問題。但是這樣就真的不需要理財了嗎?要知道理財能力跟賺錢能力往往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有著高收入的人應該有更好的理財方法來打理自己的財產,進一步提高你的生活水準,或者說為了你的下一個「目標」而蓄積財富力量。

曾獲中國商業連鎖企業排名第一名的國美電器執行董事黃光裕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有記者問他:「現在最缺什麼?」黃光裕回答道:「我現在最缺錢。」記者又疑惑地再問為什麼,黃光裕回答說:「我現在正考慮併購其他的企業的事情,併購需要大量的資金,所以我現在最缺的是錢。」

黃光裕的下一個目標是要併購,所以即使是他這麼有錢的人,仍然要思考怎樣弄到足夠的資金來達到目的,他為了達到併購的目標,就要去發行股票、去貸款─這都是理財。當然這些都是以公司的名義來做的。其實個人也一樣,如果不打算過更具挑戰性的生活(意味著你的風險不會很高),那麼你確實可以放心。但是假如你想要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或者想作一些投資,那麼,你仍然需要理財,你也會感覺到理財的重要性,因為想要進行創業、投資這些行為,意味著你面臨的經濟風險又加大了,你必須以合理的理財手段增強自己的風險抵禦能力,並在達成目的的同時,還必須保證自己的經濟安全。

觀念 3 理財目的是增值生活

有人認為「理財」就是「省錢」,也有人認為「理財」就是「投資」,其實這些都是片面的理解。比較準確的理財定義是:「所謂理財,是指將資金做出最明智的安排和利用,使金錢產生最高的效率和效用。」

根據理財的五大目標,我們可以看出,理財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先儲蓄、再保險,接著是應急,然後是還貸,最後才是投資和消費」,不應該按相反的順序來理財。目前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先消費、再投資,最後才還貸款,不買保險。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次,要克服理財是為了獲得高利益這一思想謬誤。理財目的是「管理財富,增值生活」,以管理財富來達到提升生活水準的目的。只有透過這種理念來引導人們不要把理財當作拿錢來生錢,從而避免人們錯誤地以為理財就是一味地追求利潤和回報。因為期望的收益愈高,潛在的風險和損失也會愈大。盲目追求更高回報,也容易造成財務上的混亂。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osted Wed, Mar 19, 2008, 1:20 pm PDT

Top skin creams average about $400 an ounce (and you thought gas was expensive!), yet most offer little proof that they do half of what they promise. Want to save a bundle and improve your skin? Load your shopping cart with nutrients that research has shown to have skin-hydrating, sun-protecting, and even wrinkle-preventing powers, says Manhattan dermatologist Amy Wechsler, MD. Here’s her grocery list of best foods for your skin.

Firm and Bright
You’re probably up to your eyebrows (Botoxed or not) with hearing “eat more fruits and vegetables.” But if you have yet to take that advice to heart, maybe knowing that they prevent wrinkles will do the trick. The colorful pigments that produce bright orange and red also refill antioxidant levels in your skin.

The skin doc’s 3 top picks: SWEET POTATOES, TOMATOES, CANTALOUPE

What they do: Replenish your skin’s supply of antioxidants, so they're ready to scarf up free radicals whenever they make an appearance. Free rads are highly reactive oxygen molecules that damage cells and contribute to just about ever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th skin, from dryness to crinkles.



Fresh and Juicy
Your body can’t store much wrinkle-fighting vitamin C, so you need to keep your supplies stocked. The easiest, simplest way: Have some citrus every day.

The skin doc’s 4 top picks: ORANGES, LEMONS, LIMES, GRAPEFRUIT

Actually, ounce for ounce, oranges are the top citrus C source but you can only eat so many, right? For variety, make lemonade, squeeze limes on melon, add grapefruit to salad, and instead of drinking soda, fizz up OJ with sparkling water. It all adds up.

What they do: Keep skin’s vitamin C levels high. While C’s a nifty antioxidant, that’s not the key reason it’s here. It helps keeps collagen -- the supportive protein fibers that stop skin from sagging -- strong and resilient. (Flimsy collagen means lines and wrinkles.) Since collagen breakdown really picks up in your mid-30s, eat citrus early and often to head off aging.



Smoothing and Soothing
There’s a particularly potent antioxidant known as EGCG that does all kinds of good things for skin. The best place to find it? True teas: black, green, or white (not herbal). Brew a teapot full every morning, so that sipping four to six cups throughout the day is a no-brainer.

The skin doc’s #1 pick: GREEN TEA

While all true teas contain EGCG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 the various types of green tea have the most. Wechsler’s personal favorite is hojicha green tea (available at http://www.adagio.com/). “The roasting process that turns this green tea a brownish color also lowers its caffeine content,” she says -- handy if you’re caffeine sensitive or it’s one of those days when you do not need another stimulant.

What it does: Gives your skin a healthy dose of EGCG, which is a great multi-tasker. EGCG puts a damper on inflammatory chemicals involved in acne and sun-related skin aging; it also helps prevent skin cancer; and it has a lion-tamer effect on tumor cells. What’s more, green tea contains L-theanine, a de-tensing amino acid -- and anything you can do to staunch the flow of the stress hormone cortisol helps keep collagen fibers intact.



Green and Leafy
Certain dark leafy greens, whether they’re fresh, frozen, raw, or steamed, really deliver on vitamin A, one of the most skin-essential vitamins going.

The skin doc’s 3 top picks: SPINACH, TURNIP GREENS, BROCCOLI

What they do: Deliver a hefty supply of vitamin A, which supports skin cell turnover, the process that keeps cell growth and development humming along flawlessly. Without enough A, skin becomes dry, tough, and scaly.



Fisherman’s Faves
Several cold-water catches give your skin a double benefit: age-fighting omega-3 fatty acids plus the restorative powers of protein.

The skin doc’s 7 top picks: SALMON, TROUT, TUNA, ATLANTIC MACKEREL, SARDINES, PACIFIC HERRING, MOST SHELLFISH

Just don’t, uh, go overboard. As good as omega-3s are for skin (and the rest of you, too), worries about the amount of mercury in many fish mean it’s smart to limit seafood to two meals a week. That’s a must for women who are or might become pregnant or are nursing, and for young children, too. (Go here for the government’s fish guidelines.)

What they do: Omega-3s fight inflammation, now considered one of the top skin-agers, and they also help protect against sunburn, enhancing the effects of your SPF sunscreen. Protein is required to build and repair skin cells and to make enzymes and hormones that help keep it glowing.



Fill your weekly grocery cart with all of the above foods and you won’t just look younger, you’ll be younger. Eating at least 1 serving of fish a week and getting the right amount of antioxidants through diet or supplements lower your biological age. In fact, the antioxidants alone can make your RealAge up to 6 years younger.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 ,虛心若愚 )

今天,很榮幸來到各位從世界上最好的學校之一畢業的畢業典禮上。

我從來沒從大學畢業過,說實話,這是我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刻。

今天,我只說三個故事,不談大道理,三個故事就好。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如何串連在一起。

我在裡德學院(Reed College)待了六個月就辦休學了。到我退學前,

一共休學了十八個月。那麼,我為什麼休學?(聽眾笑)這得從我出生前講起。

我的親生母親當時是個研究生,年輕未婚媽媽,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

她強烈覺得應該讓有大學畢業的人收養我,所以我出生時,她就準備讓我被一對律師夫婦收養。
但是這對夫妻到了最後一刻反悔了,他們想收養女孩。

所以在等待收養名單上的一對夫妻,我的養父母,在一天半夜裡接到一通電話,

問他們「有一名意外出生的男孩,你們要認養他嗎?」而他們的回答是「當然要」。

後來,我的生母發現,我現在的媽媽從來沒有大學畢業,我現在的爸爸則連高中畢業也沒有。

她拒絕在認養文件上做最後簽字。直到幾個月後,我的養父母保證將來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的態度才軟化。

十七年後,我上大學了。但是當時我無知地選了一所學費幾乎跟史丹佛一樣貴的大學(聽眾笑),我那工人階級的父母將所有積蓄都花在我的學費上。

六個月後,我看不出唸這個書的價值何在。那時候,我不知道這輩子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唸大學能對我有什麼幫助,只知道我為了唸這個書,

花光了我父母這輩子的所有積蓄,所以我決定休學,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

當時這個決定看來相當可怕,可是現在看來,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聽眾笑)

當我休學之後,我再也不用上我沒興趣的必修課,把時間拿去聽那些我有興趣的課。

這一點也不浪漫。我沒有宿捨,所以我睡在友人家裡的地板上,

靠著回收可樂空罐的退費五分錢買吃的,每個星期天晚上得走七哩的路繞過大半個鎮去印度教的 Hare Krishna神廟吃頓好料,我喜歡HareKrishna神廟的好料。

就這樣追隨我的好奇與直覺,大部分我所投入過的事務,後來看來都成了無比珍貴的
經歷(And much of what I stumbledinto by following my curiosity
andintuition turned out to be pricelesslater on )。

舉個例來說。當時裡德學院有著大概是全國最好的書寫教育。

校園內的每一張海報上,每個抽屜的標籤上,都是美麗的手寫字。

因為我休學了,可以不照正常選課程序來,所以我跑去上書寫課。

我學了 serif與sanserif字體,學到在不同字母組合間變更字間距,

學到活字印刷偉大的地方。書寫的美好、歷史感與藝術感是科學所無法掌握的,我覺得這很迷人。

我沒預期過學這些東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麼實際作用,不過十年後,

當我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時,我想起了當時所學的東西,

所以把這些東西都設計進了麥金塔裡,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東西的電腦。

如果我沒沉溺於那樣一門課裡,麥金塔可能就不會有多重字體跟等比例間距字體了。

又因為Windows抄襲了麥金塔的使用方式(聽眾鼓掌大笑),因此,

如果當年我沒有休學,沒有去上那門書寫課,大概所有的個人電腦都不會有這些東西,印不出現在我們看到的漂亮的字來了。

當然,當我還在大學裡時,不可能把這些點點滴滴預先串連在一起,但在十年後的今天回顧,一切就顯得非常清楚。

我再說一次,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時,

你才會明白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you can't connect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所以你得相信,眼前你經歷的種種,將來多少會連結在一起。

你得信任某個東西,直覺也好,命運也好,生命也好,或者業力。這種作法從來沒讓我失望,我的人生因此變得完全不同。( Jobs停下來喝水)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有關愛與失去。

我很幸運-年輕時就發現自己愛做什麼事。我二十歲時,跟SteveWozniak在我爸媽的車庫裡開始了蘋果電腦的事業。

我們拚命工作,蘋果電腦在十年間從一間車庫裡的兩個小夥子擴展成了一家員工超過四千人、市價二十億美金的公司,在那事件之前一年推出了我們最棒的作品-麥金塔電腦( Macintosh),那時我才剛邁入三十歲,然後我被解僱了。

我怎麼會被自己創辦的公司給解僱了?(聽眾笑)

嗯,當蘋果電腦成長後,我請了一個我以為在經營公司上很有才幹的傢伙來,他在頭幾年也確實幹得不錯。

可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不同,最後只好分道揚鑣,董事會站在他那邊,

就這樣在我 30歲的時候,公開把我給解僱了。我失去了整個生活的重心,我的人生就這樣被摧毀。

有幾個月,我不知道要做些什麼。我覺得我令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我把他們交給我的接力棒弄丟了。

我見了創辦HP的 DavidPackard跟創辦Intel的 Bob Noyce,跟他們說很抱歉我把事情給搞砸了。我成了公眾眼中失敗的示範,我甚至想要離開矽谷。

但是漸漸的,我發現,我還是喜愛那些我做過的事情,在蘋果電腦中經歷的那些事絲毫沒有改變我愛做的事。雖然我被否定了,可是我還是愛做那些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來過。

當時我沒發現,但現在看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我所經歷過最好的事情。

成功的沉重被從頭來過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情都不那麼確定,讓我自由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年代。

接下來五年,我開了一家叫做 NeXT的公司,又開一家叫做 Pixar的公司,

也跟後來的老婆(Laurene)談起了戀愛。Pixar接著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 ToyStory),現在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聽眾鼓掌大笑)。

然後,蘋果電腦買下了NeXT,我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發展的技術成了蘋果電腦後來復興的核心部份。

我也有了個美妙的家庭。我很確定,如果當年蘋果電腦沒開除我,

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這帖藥很苦口,可是我想蘋果電腦這個病人需要這帖藥。

有時候,人生會用磚頭打你的頭。不要喪失信心。

我確信我愛我所做的事情,這就是這些年來支持我繼續走下去的唯一理由

( I'm convinced that the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工作上是如此,人生伴侶也是如此。

你的工作將佔掉你人生的一大部分,唯一真正獲得滿足的方法就是做你相信是偉大的工作,而唯一做偉大工作的方法是愛你所做的事

( And the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如果你還沒找到這些事,繼續找,別停頓。盡你全心全力,你知道你一定會找到。

而且,如同任何偉大的事業,事情只會隨著時間愈來愈好。

所以,在你找到之前,繼續找,別停頓。(聽眾鼓掌, Jobs喝水)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當我十七歲時,我讀到一則格言,好像是

「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就會輕鬆自在。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聽眾笑)

這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33年裡,我每天早上都會照鏡子,

自問:「如果今天是此生最後一日,我今天要做些什麼?」

每當我連續太多天都得到一個「沒事做」的答案時,我就知道我必須有所改變了。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在人生中面臨重大決定時,所用過最重要的方法。

因為幾乎每件事-所有外界期望、所有的名聲、所有對困窘或失敗的恐懼-在面對死亡時,都消失了,只有最真實重要的東西才會留下

(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

提醒自己快死了,是我所知避免掉入畏懼失去的陷阱裡最好的方法。

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理由不能順心而為。

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我在早上七點半作斷層掃瞄,在胰臟清楚出現一個腫瘤,

我連胰臟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那幾乎可以確定是一種不治之症,

預計我大概活不到三到六個月了。醫生建議我回家,好好跟親人們聚一聚,

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建議。那代表你得試著在幾個月內把你將來十年想跟小孩講的話講完。那代表你得把每件事情搞定,家人才會儘量輕鬆。那代表你得跟人說再見了。

我整天想著那個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次切片,從喉嚨伸入一個內視鏡,

穿過胃進到腸子,將探針伸進胰臟,取了一些腫瘤細胞出來。

我打了鎮靜劑,不醒人事,但是我老婆在場。她後來跟我說,

當醫生們用顯微鏡看過那些細胞後,他們都哭了,因為那是非常少見的一種胰臟癌,

可以用手術治好。所以我接受了手術,康復了。(聽眾鼓掌)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希望那會繼續是未來幾十年內最接近的一次。

經歷此事後,我可以比先前死亡只是純粹想像時,要能更肯定地告訴你們下面這些:

沒有人想死。即使那些想上天堂的人,也想活著上天堂。(聽眾笑)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

2007.11.15
麥當勞 史金納
歐新社

現代企業頂尖領導人的實力深深植根於早年的實際基層經驗,無論那經驗是否和他後來所坐位子相同。早年的體驗教他們如何冒險,作正確的決定,以及運氣來了如何善用。

今天不少企業領袖,剛進社會時在漢堡店打工,整理法律文件,有的幫人剝牡蠣。

當年隆格倫 也不曉得自己想幹什麼

梅西百貨執行長隆格倫,亞利桑納大學念到一半,開始自付學費,先打工剝牡蠣,接著端盤子,畢業時,學校附近一家餐館找他當經理助手。那是1975年,他接下那件差事,「坦白說,因為我也不曉得自己想幹什麼」。

他進亞大念獸醫預科,畢業卻是商學系。有一次為母牛做人工授精,他靈光一閃,頓悟那不是他想做一輩子的事,於是大二轉商。

畢業六個月後,他做厭食品業,開始到處應徵,13家公司要他,他進全錄,但喜歡洛杉磯Bullock’s百貨的人和氣氛,並且大膽要求較高起薪,終於以年薪八千美元獲聘,那是那年頭Bullock’s給MBA的價碼。

隆格倫現在55歲,已在梅西13年,包括四年CEO,2006年在梅西領薪920萬美元,今昔天壤。他說:「我每進一家公司,絕不三心二意,因為那是我當時喜愛的工作,因此我總是勤勤快快幹活,讓公司注意到我。這是我陞遷較快的一大原因。」

世界最大速食連鎖店麥當勞的CEO史金納,當了十年海軍,1991年退伍出道,在伊利諾州一個麥當勞分店接受店長訓練。他現在63歲,統領3萬5000個店面,50萬員工,去年薪水155 萬美元。

昇陽微系統CEO兼總裁史瓦茲當初做管理顧問,學到「你不管做哪一行,一定具備有效的領導能力,才能成為贏家,無論你是開卡車、設計房子還是研發軟體。還有調整能力:一件事行不通,沒關係,只要你承認行不通,然後做必要的改變。能從錯誤中學到教訓的領導人,和不能這樣的領導人,差天差地。」

從不起眼的出道工作 做中學

天下的CEO,無論教育背景,也無論公司大小,可以說都從他們不起眼的出道工作學到一些個人和事業上受用無窮的能力。

美國的領導能力研究重鎮「行政發展研究所」執行長沙斯洛說,教育程度高、有M.B.A.學位,是拿到CEO辦公室鑰匙的重要助力,但是,沒有任何助力能取代雄心壯志。經驗和動機比學位重要。」

【2007/11/15 聯合晚報】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日報╱紐約時報訊】

如果需要更多證據證明富翁的不同,就看看免付費的aS-mallWorld社交網站。該社交網站只接受其使用者所邀請的人註冊,成立四年的aSmallWorld像個社會精英聚集的facebook,從五百名註冊使用者成長到1500 名,企圖以獨享性營造網站特色。這些使用者來自世界各地,65%來自歐洲,20%則是美國,他們根據各自的教育背景、職業和最重要的人際網路吸納新成員。使用者的平均年齡是32歲,大部分有碩士學位,且生活奢華。

一位使用者最近在aSmallWorld的核心「論壇」中寫到:「我9月6日在瑞士的一個活動需要租20輛頂級跑車,只能是瑪沙拉帝(Maserati)、法拉利、林寶堅尼,或是頂級跑車品牌Aston Martin。」

另一篇文章說:「有誰需要私人小島?我在斐濟有一個島可以賣。」

網站成立之初,很少廣告商在aS-mallWorld刊登廣告,但最近六個月,奢侈品品牌廣告開始陸陸續續出現,這得歸功於包括電影大亨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在內的投資者積極運作,將該網站新任總裁,也是前福斯互動媒體廣告執行長,以及MySpace社交網站的擁有人羅賓生(Joe Robinson)介紹給各大知名品牌廠商。

2006年因為溫斯坦透過電影製片溫斯坦公司買下該網站少數股權,成為持股最多的小股東,aSmallWorld則成為溫斯坦唯一投資的網路資產,溫斯坦此一舉動顯示aSmallWorld的使用者可能在未來一、二年內增至百萬,因此引起媒體一陣騷動和關注。溫斯坦不願透露他花了多少錢買這些股份。

溫斯坦不帶一絲諷刺地說,aSmall-World吸引他的是可以「直接接觸一些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流行創造者」。

羅賓生表示,廣告商平均每個月以二萬元到五萬元不等的價格於該網站刊登廣告。該網站也安排晚宴與賞味會提供試用品。在最近一次聚會中,人頭馬干邑(Remy Martin)提供四千瓶價值二百元的優質干邑白蘭地(Cognac)。

aSmallWorld的忠實使用者則似乎對該網站挺滿意。紐約的品牌顧問兼流行廣告人蘿拉‧魯賓(Laura Rubin)大概有170人在其人際網路中,她利用這一點建立自己的事業。她說:「這個網站就像個名片盒。」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李維國/】

近日華府媒體圈最熱的話題,不是美國副國務卿奈葛彭直言反對台灣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投」,而是法國名品LV推出超高價五萬兩千五百美元(約合台幣一百七十四萬元)的拼湊包(Tribute Patchwork),全球限量二十四只,北美限量五個,其中一只送往華府,消息靈通人士都盯梢這只價位超過一輛賓士的名包最終花落誰家。

歐洲奢華名品魔力從美國到亞洲一路狂掃,成為新興文化議題。擔任美國《新聞周刊》駐巴黎時尚記者十二年的唐娜‧湯瑪絲(Dana Thomas),不讓行銷專家羅哈‧切哈、保羅‧赫斯本追究「奢華爆炸」現象撼動亞洲的《亞洲名牌聖教》專美,帶讀者直探名牌後場,新書《奢華如何失去風華》(Deluxe: How Luxury Lost Its Luster),揭露Prada、Gucci、Burberry等一線名牌不為人知的幕後祕聞。

時尚名品代表高格調
高品質和備受禮遇

時尚名牌多半由百年前的家族企業發跡起家,如LV、Hermes及Cartier等高檔精品出現於十八、十九世紀,最初為法國皇室、歐洲貴族與美國名流打造華麗精工物件,以獨門手工、名師設計和嚴選素材締造傲世的永恆魅力。

奢華總讓人聯想到豪門、手工藝、幸福感和高價。原本僅供皇室富家獨享的精品,因1960年代學生運動突穿階級藩籬與菁英主義、1980年代手頭闊綽的未婚女性主管崛起,加速平民化的腳步。如今,名牌銷售大餅有一千五百億美元商機,在名牌瘋眼中,時尚名品不單是日用商品,更象徵一種生活方式,代表著高格調、高品質和備受禮遇的購物經驗。

隨著所得提升,加上信用卡在手提前消費的方便性,精品商鎖定中產階級為目標客層。今日的名牌市場規模絕非老派貴族能想像,一意追求品質高點的家族企業風華不再,代之而起的時尚大企業利潤掛帥,能見度、品牌認同、廣告以及最重要的銷售業績,壓倒對品質的執著。名家精心研發的香水配方,現在是由行銷部門根據調查研究和銷售數字的簡報調製。

遵循傳統
Hermes才是舊世界精品的最後堡壘

利潤導向,湯瑪絲新書中指出許多精品業變通削錢的花招:採用廉價素材、在落後國家生產卻謊稱西歐製造、以生產線取代手工技藝、開發二線T恤及化妝箱等副牌商品、耐用的經典精品退位給熱辣搶手包裝的時尚新貨,更唯利是圖的做法包括:「袖子短半吋」(量大就看出成果)及「拿掉襯裡」(女人並不在意),2005年LVMH集團營業額高達一百七十億美元,獲利十八億。

利潤至上最影響品質,「過去精品業雖然也看重利潤,主要目標還是盡所能製作最好的產品。大企業接手後,賺錢變成頭號目標。」湯瑪絲走訪多處精品工廠,在中國大陸看到工人組裝的高價名牌包打上「Made in Italy」,一旁的生產線就在製造廉價品。

湯瑪絲訪問多位精品企業創辦人、領導高層、工廠工人,甚至為名牌包成為月光族的美國中西部中產階級、將名牌限量精品收藏在窄小公寓的日本買家,她全不放過。她發現唯有Hermes才是舊世界精品的最後堡壘──仍然以法國為根據地,依舊遵循傳統由工匠手工打造凱莉包及柏金包。其他精品業者多已委外製造,改走大量生產路線,「為了讓奢華人人可得,精品業大老闆剝奪了精品之所以獨特的一切。犧牲了完美無瑕的品質、罔顧傳統、欺騙顧客。」

買名牌當大麻吸食
奢華是人造的貧困

名牌logo象徵財富、地位和時尚,「哪怕買家住在郊外,是使用循環利息消費的普通中產家庭主婦」。《奢華》書中實錄湯瑪絲驚訝不已的景象:全身名牌的女人對勞力士假表大感興趣;一對夫婦將大批奢華精品裝進千萬名車,竟是從暢貨中心買下。熱愛名牌卻沒錢的人活像嗑藥青年,「把零用錢、打工錢全用來買名牌,當大麻吸食」。

名牌普及,「有四成日本民眾擁有LV」。奢華名品不再是品質與內涵的保證,無法真正表露使用者的社經地位或背景。Vogue雜誌編輯 Anna Wintour認為「這表示更多人更能擁抱時尚」;不過將摩登精品引入美國的Fred Hayman則感慨奢華「丟失了認證封印」。

《奢華如何失去風華》還挖掘出許多時尚軼聞,如二戰時只有橘色能廣泛使用,因而成為Hermes的標誌色;節省經費的毛邊剪裁,竟一變為新潮前衛的革命風格;奧斯卡頒獎前夕名牌爭搶大明星穿著各家設計禮服,耗盡心思交涉與角力的幕後大戲。

蘇格拉底說過:「奢華是人造的貧困。」有評論家將羅馬共和淪亡前的暴發戶利慾橫流,和早前的貴族風華時代相對照,說明「從前人們知道自己的位置」。湯瑪絲則有感而發:其實真正的奢華是盡可能貼近顧客,做他們愛的東西,「奢華是精緻、細膩、服務,是訓練肉眼識貨。」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re was a one-hour interview on CNBC with Warren Buffet, the second
richest man who has donated billion to charity. Here are some very
interesting aspects of his life:

( 以下摘錄自CNBC電視台對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華倫巴菲特所做的一小時專訪, 巴菲特目前已經捐 310 億美元給慈善機構, 他對於人生的一些見解非常有趣 )


1. He bought his first share at age 11 and he now regrets that he started too late !

( 他 11 歲開始買了第一張股票, 但現在還是很後悔說他太晚買了 ! )


2. He bought a small farm at age 14 with savings from delivering newspapers.

( 他 14 歲時, 就用他從小時候送報紙所賺的錢, 買了一個小農場. )


3. He still lives in the same small 3-bedroom house in mid-town Omaha, that
he bought after he got married 50 years ago. He says that he has everything
he needs in that house. His house does not have a wall or a fence.

( 他雖然富甲一方, 卻仍然住在奧瑪哈小鎮的一棟三房小屋內, 那是他結婚 50 週年後所買的房子. 他說他們家什麼都有了啊 ! 他家甚至連圍牆或籬笆都沒有 ! )


4. He drives his own car everywhere and does not have a driver or security
people around him.

( 他都自己開車出門, 也沒有請司機或保全人員跟著他. )


5. He never travels by private jet, although he owns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 jet company.

( 他雖然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噴射客機公司的老闆, 但卻從來沒有搭私人飛機旅行過. )


6. His company, Berkshire Hathaway, owns 63 companies. He writes only one
letter each year to the CEOs of these companies, giving them goals for the
year. He never holds meetings or calls them on a regular basis. He has given his CEO's only two rules.

( 他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旗下擁有 63 家企業. 他每年只寫一封信給這些企業的總裁, 把今年的營運目標告訴他們. 他從來不曾定期主持或召開會議, 他給這些總裁們的守則只有以下兩條:
◎ Rule number 1: do not lose any of your share holder's money.
( 守則一: 不要讓公司的投資人虧錢 )
◎ Rule number 2: Do not forget rule number 1.
(守則二: 不要忘記守則一)


7. He does not socialize with the high society crowd. His past time after he gets home is to make himself some pop corn and watch Television.

( 他不太跟群眾交際應酬. 下班後主要活動就是弄一點爆米花來吃吃, 跟看看電視. )


8. Bill Gates, the world's richest man met him for the first time only 5
years ago. Bill Gates did not think he had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Warren
Buffet. So he had scheduled his meeting only for half hour. But when Gates
met him, the meeting lasted for ten hours and Bill Gates became a devotee of Warren Buffet.

( 五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第一次跟巴菲特見面, 他覺得他跟巴菲特根本沒有什麼共同點, 所以他只排了半個小時跟巴菲特會談. 但當他們見面後, 一共談了 10 個小時, 從此之後, 比爾蓋茲開始變成巴菲特的忠實信徒, 獻身慈善事業. )


9. Warren Buffet does not carry a cell phone,nor has a computer on his desk.

( 巴菲特不帶手機, 桌上有沒電腦. )



His advice to young people: "Stay away from credit cards and invest in
yourself and Remember:

( 他給時下年輕人的建議是「遠離信用卡的物慾, 多投資自己並且牢記」)

A. Money doesn't create man but it is the man who created money.
( 錢是人創造出來的, 但是錢不會創造人. )

B.Live your life as simple as you are.
( 過你自己想過的簡單生活吧 ! )

C. Don't do what others say, just listen them, but do what you feel good
( 別人說的話聽聽可以, 但不一定要照做, 做你自己覺得很棒的事. )

D. Don't go on brand name; just wear those things in which u feel
comfortable.
( 別走入名牌的迷思, 穿你覺得舒服的服飾即可. )

E. Don't waste your money on unnecessary things; just spend on them who
really in need rather.
( 與其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倒不如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

F. After all it's your life then why give chance to others to rule our life.
( 總而言之, 這是你的人生, 幹嘛讓其他人來指揮你的人生呢 ?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職業:業務助理
工作年資:6年
理財大漏洞:花、花、花,刷、刷、刷,我是月光族啦~

乍見蘇宛君,要把她和「月光族」聯想在一起,實在不會太困難。

睫毛膏、娃娃頭,十足日系風打扮,讓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半工半讀、接觸職場已經好些年的她,仍然保有鄰家女孩的甜美笑容和親切感。

只是,她的消費習慣卻令人不敢親近。

蘇宛君和父母同住,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照理來說,省下房租,每個月的開銷應該不至於太高,但到月底時,手頭上的錢卻只剩下一丁點。剛開始還沒感覺,但猛一回首,發現工作多年卻幾乎沒有積蓄,實在很令人心驚。

她說,自己雖然不買名牌包,但「每個月不知道怎麼地,薪水幾乎花光光了,」問她究竟買了什麼?「衣服啊、化妝品保養品啊,總之就是女生會買的那些東西,」只知道積少成多,自己也說不清楚每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錢。

蘇宛君還有4張信用卡,也曾衝動刷卡之下逾期繳款,還好有精明的父母盯著幫忙還款,才不至於讓近20%的逾期費用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考量到進修和出國旅遊的計劃,蘇宛君最近已經開始記帳,試圖弄清楚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到底都花到哪兒去了。但光這樣似乎還不夠,有沒有讓像她一樣的月光族,快速向消費壞習慣say goodbye的方法?

【 過來人經驗談 】

強迫自己存三分之一薪水,月光族Bye-bye
(德盛安聯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段嘉薇)

其實在工作頭幾年,我也是標準的「月光族」。

這種心態其實不難理解:從學校畢業,花「自己賺的錢」,宣告經濟獨立,脫離向父母拿錢的日子,我才真的像個大人了。剛出社會時也有許多額外開銷,三不五時同學同事吃飯聚餐,女生出社會後還要大筆治裝費,每月3萬出頭的月薪,根本不夠花。

幾年之後,我才警覺苗頭不對,開始在每個月薪水中固定撥出1萬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這樣其實很自由,存了錢之後,剩下的錢一樣可以花到不剩,繼續當快樂的月光族。那時因為年輕,投資策略較為積極,買的幾乎是風險較高的單一市場股票型基金。1年後,這筆利用每月扣款的「強迫儲蓄」投資有小成,累積到20萬元以上的資本,我開始進軍「單筆投資」,剛好遇到早期新興市場漲幅,也讓我順利存到結婚基金。雖然我是屬於積極型的投資人,但選擇標的時,我十分謹慎。我會注意基金經理人言論有沒有邏輯,是不是真的有依照所主張的投資哲學去操作基金,遇問題主動打電話到基金公司問到懂為止,還會上國外網站查詢基金經理人是不是常常發表評論,評估基金經理人和基金公司的知名度,看準之後再出手。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嚴守一個投資概念:只投資自己擅長的標的,我很珍惜每一分錢,不會亂擺。

相對於國外,台灣父母對於子女的理財教育較為薄弱。從小我們頂多知道要「儲蓄」,很少有投資觀念。但在美國,只要與經濟有關的課程,老師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股票,一點都不稀奇。同時,美國父母還會幫孩子投資,並且從小教他們如何看績效。

建立投資概念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投入時間心力,就像我當年從定時定額投資開始,越習慣投資,越了解如何布局市場。只要肯努力,你的投資IQ一定與日俱增,再也不會是和財富無緣的月光族了。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