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7.11.09 02:58 pm

元大銀行財富管理部業務副理蔡佳惠。
記者游順然/攝影

台灣正邁向M型化社會,形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現象,要拉近這種貧富差距,必須增強個人的財富管理能力。元大商業銀行財富管理部業務副理蔡佳惠認為,「理財」是為了要先存夠第一筆本金,然而真正要創造財富,就得靠「投資」,而投資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則在於懂不懂得各種投資商品,她說,「看懂了才投資,就會賺錢。」

蔡佳惠從事銀行相關工作至今已長達十年,從銀行櫃檯小職員到財富管理部業務副理。她曾為了創造第一桶金,在股市付出30萬學費,後來她決定遠離股市,轉戰基金,並努力學習投資理財,遇到不懂的理財資訊,就想辦法去弄懂,現在她藉由近250萬元的本金,年年創造出超過25%的投資報酬率。

道聽塗說 股票變壁紙

萬丈高樓平地起,想要賺錢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強迫儲蓄,努力存到第一筆本金,才能利用錢滾錢的方法,讓自己往有錢人的那端靠攏。民國86年剛畢業的蔡佳惠,第一份工作就是擔任銀行櫃檯人員,當時她就明白單靠死薪水根本無法致富,為了能早點加入投資行列,她決定利用貸款來取得第一筆投資本金。蔡佳惠指出,當時行員貸款利率約6%,而存款利率約為13%,就算借款放行存,還能賺價差,促使她決定貸款30萬當做投資本金。

當時任職於銀行櫃檯工作的蔡佳惠,發現周圍同事與客戶都在股海中嚐到甜頭,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讓她也跟著將30萬本金全拿去買股票,而無時間研究股票的她,選擇股票的原則就是聽信明牌,人家說買什麼就買什麼,然而道聽塗說的代價,就是讓30萬元本金轉眼間變成5萬元,最後讓她只能認賠退出。

強迫儲蓄 基金嚐甜頭

民國89年蔡佳惠轉任職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擔任理財專員,負責客戶資產規劃和衍生性商品銷售,透過工作讓她開始接觸有關共同基金和連動債基金等理財商品,開始了解基金投資的迷人之處後,當時月薪約2萬8000元的她,決定以「收入減去儲蓄等於支出」的做法,強迫自己每個月定期定額存下一萬元,然後再利用業務獎金和年終獎金做單筆基金投資,將薪水有效配置運用後,她開始嚐到投資基金的甜頭。

93年政府開始推動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和優惠房貸利率等措施時,正好蔡佳惠的公公也決定將其名下、公告地價約380萬元的房子過戶給他們,蔡佳惠指出,親等之間的買賣需要有自備款,當時她每月強迫儲蓄之下的帳戶存款約有50萬元,而當時的房貸利率則為2.38%,加上前3年享有只「還息不還本」的優惠,讓她決定貸款350萬元,並將支付土增稅之後的餘款,作為她投資基金的本金。

若想保本 海外基金優先

蔡佳惠表示,「第一桶金要大化,才可以充分投資運用。」於是,基於雞蛋應放在不同籃子裡的投資配置觀念之下,她決定將150萬元做為債券投資,此投報率專用來支付她的房貸,而200萬元則做為基金投資,海外與國內基金的占比各為8比2。她說,因為是拿房貸的錢去做投資,所以較謹慎小心,因而以選購海外基金為優先考量,以守住本。

蔡佳惠指出,國內許多民眾不願借錢投資,但她認為若懂得運用資金,就能創造機會,加上基金的年投報率已超過目前定存的年利率。她表示,利用350萬元房貸作投資本金,再經過3年的時間,她將本金擴大為560萬元,因而於去年年初她決定在東湖又添購一屋作為投資用,在付出110萬元頭期款與150萬元裝潢費之後,她將餘款約250萬元持續作為基金投資本金,至今每年的投資報酬率平均為25%至30%。

蔡佳惠表示,投資基金與股票最大的差異,在於基金就算再虧損都會到達一個門檻,然而股票則會變壁紙或下市,曾在股票繳過學費的她,在懂得基金投資的誘人之處,如今她年年都能嚐到基金所帶來的甜頭,成功的法則在於懂了就會賺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