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經濟日報╱陳世欽譯】

2009.03.16 04:05 am


如果從事再生能源事業的時間夠久,你一定會聽到許多荒誕不經的故事,包括某個人發明一種技術,可在個人的車庫中將煤炭轉化為蔬菜油,另一個人養在住家地下室的一隻鴨子會推動輪子、吹氣球,甚至還會啟動渦輪,為他的狗屋提供足敷使用的電力。

如果時間夠久,你甚至也會聽說,再過10或20年,以氫驅動的汽車或核融合產生能源將成為事實,並具有商業利用價值。如果我每次聽到這種故事就拿到一毛錢,我早就有錢可以買一架自己的太空梭了。難怪好諷者老是說,核融合或氫汽車「20年後就會問世,而且永遠是20年後」。

問題是,如果這一次不同,結果如何?如果以雷射驅動的核融合電廠具備煤炭的可靠特性,而且不會產生二氧化碳;具有風力與太陽能的潔淨優點,而不必擔心日照或風力全無;像現在的核電廠那樣能產生大量電力,卻沒有核廢料,而且10年內就會實現,局面會是如何?那將是令人驚奇的天大變化。

我們到達這個境界了嗎?

這是我最近參觀舊金山以東80公里處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所屬最近完工的「國家點火設施」(NIF)後,心中產生的疑問。國家資助興建的NIF配備 192部巨大的雷射器,可釋出的能量是此前任何融合雷射系統的50倍。它們全部安置在一棟占地相當於三座足球場的10層樓建築物內。

我在NIF主管摩希(Edward Moses)的陪同下參觀NIF。他拿起一個大小相當於泰諾止痛錠的金質小容器,裡面盛有胡椒粒小大的塑膠彈丸,專門用來裝填冷凍氫。

NIF負責將這192部雷射器釋出的能量注入一個目標槽。槽的外觀有如一般用於深海探索的鋼質巨大球形潛水箱。目標槽的中間是裝填冷凍氫的金質容器。摩希表示,雷射為其中一個彈丸加熱並將它壓縮後,它的溫度就會超過華氏八億度,「遠高於太陽中心的溫度」。

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壓碎彈丸迸出的能源受到控制後,可為液態鹽加熱,進而製造大量蒸汽,可用於驅動渦輪,並產生居家使用的電力,有如今天的煤炭。唯有這種能源才不會有碳排放、到處垂手可得、安全,而且可以完美結合現有的電力輸送系統。

上星期一的清晨三點,192部雷射器首次同時以高能量點燃,對準目標槽的空核心。此事值得記上一筆。這是邁向「點火」的一大步,因為它將氫彈丸化為地球上的縮小版太陽。NIF希望未來二到三年內證明可在實驗室的條件下,將192部雷射器對準多顆彈丸連續點燃,進而製造出高於這些雷射能的能源。這稱為「能源獲得」。

摩希表示:「這就是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的意思。我們可以利用雷射使微小質量產生巨大能源。」

一旦實驗室證明可經由這種雷射驅動程序獲得能源,接下來的步驟(如果可以獲得政府與民間贊助)是建造試驗性的核融合電廠,以證明任何地方性的電力設施都能擁有個別的縮小版太陽,並具有商用價值基礎。這項計畫耗資大約100億美元,相當於興建一座新的核電廠。

我不知道這個目標能否實現。部分科學家持懷疑態度。實驗室的核融合與能源獲得非常困難。不過我知道,歐巴馬總統的振興經濟方案已對再生能源產生鼓舞作用。它將產生永久的利益。我們必須不斷的對各種太陽能、地熱、風力進行研究。它們行得通;如果普遍應用,成本就會降低。

不過除此之外,我們必須針對部分潛在可顛覆遊戲規則的新事物下注。這裡說的系統可為我們提供充足而可靠的潔淨電子,可造就大型雷射、材料科學、核子物理學及化學等領域的巨大創新,進而為許多美國產業注入活力,使它們獲得再生並蒙受其利。

以目前科技進展的步伐而言,如無某些足以顛覆遊戲規則的新事物,我們將對氣候變遷莫可奈何。

沒錯,在往後的一段歲月中,我們仍然需要煤炭。不過我們必須確定,我們不只是追求「潔淨煤炭」的海市蜃樓,我們真正的前途在於創造足以取代煤炭的新科技。

(作者Thomas L. Friedman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2009/03/16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