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報╱美聯社華盛頓十一日電】 2007.08.12 09:17 pm


美國民眾的預期壽命雖然比過去長,但因美國人普遍過重、缺乏全民健保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佳,加上其他許多國家多年來努力提高健康照顧和營養,使美國人壽命的世界排名數十年來不斷下滑,已落在日本、多數歐洲國家、約旦、關島和開曼群島等41個國家之後。

華盛頓大學健康計量與評估研究所所長穆雷(Christopher Murray)說:「美國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用於健康照顧的花費最高,壽命卻不如其他國家,這說明某些方面出了問題。」

根據人口普查局提供的國際數字,和全國衛生統計中心提供的國內數字,2004年出生的美國嬰兒將活77.9歲,在世界排名第42位,而20年前則為第11位。

法國和西班牙之間的袖珍國安道爾(Andorra),預期壽命高達83.5歲,為世界最高,緊隨其後的是日本、澳門、聖馬利諾和新加坡。

人均壽命最短的是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該地區飽受愛滋病、饑荒和內戰的蹂躪,史瓦濟蘭的預期壽命最短,只有34.1歲,隨後是尚比亞、安哥拉、賴比瑞亞和辛巴威。

研究人員認為,美國預期壽命比其他工業國家下降的主要原因,是4500萬美國人沒有健康保險,而加拿大和許多歐洲國家則實行全民健保。但蒙特婁的麥克吉爾大學傳染病學家哈潑說:「不能簡單地歸因為沒有全民健保。」

其他原因還包括:

●美國成年人的肥胖率是世界之最。近三分之一的20歲以上美國人肥胖,三分之二過重。

●亞特蘭大艾莫利大學流行病教授特里說:「美國有使人發福和變懶的資源,易於選擇壞的生活方式。」

●種族差異:非洲裔的預期壽命是73.3歲,比白人少五歲。男性非裔的預期壽命是69.8歲,僅比伊朗和敘利亞長,但不如尼加拉瓜和摩洛哥。

●周歲前的嬰兒死亡率略高於其他工業國家。古巴、台灣和多數歐洲國家2004年的嬰兒死亡率低於美國的千分之六點八,非裔的嬰兒死亡率是千分之十三點七。

穆雷所長說,擁有健康保險能夠提高壽命,但假如健康照顧的辯論依然只限於保險,而不著重減少癌症、心臟病和肺病的方法,美國在世界上的排名就不會提升。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大錢潮,你投資了嗎?
2007/07/30
【聯合報╱王開平/報導】
碎形理論之父曼德伯揭露金融市場動向之謎。
早安財經/提供


「去年底,我就看好台灣經濟今年會止跌回溫。我們出版社開新書系,選了『2007大錢潮,你投資了嗎?』當第一波文宣海報標題。」財經記者出身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沈雲驄,對市場環境的風向走勢,練就敏銳的嗅覺與洞察力。三年前網路泡沫化造成股價崩盤的哀鴻遍野中,面對投資客疑慮股市是否陷入冰河期長黑的憂心,沈雲驄秉持一貫審慎的樂觀:「任何金融市場活動都有周期循環,跌到一定程度,自然會爬升翻紅。」


理解景氣周期循環的定性並非難事,但拿捏翻轉的關鍵時點搶先卡位下注或提前出場避險,卻考驗著財經專家的專業實力。「我去年看到一本很有趣的英文書,數學家用碎形幾何理論分析高風險的棉花市場價格走勢圖、尼羅河氾濫周期表,建立套用在金融投資的有效經濟模型。」沈雲驄搶先簽下這本貝諾‧曼德伯(Benoit Mandelbrot)高知識密度的新書《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The(Mis)Behavior of Markets),中譯書本周由早安財經推出。


原籍波蘭的曼德伯在學界早有盛名,1975年發表「碎形幾何學」(fractal geometry)理論,有如在學界投下威力驚人的震撼彈。一直以來,像樹木的分杈、動物的犄角、螺貝的旋圈、山的走勢、雲的形狀,這些歐幾里得幾何學無法說明規則的複雜圖形,到曼德伯眼中,卻洞穿原本「參差不齊」的碎形並非一般人認為的雜亂無章。他指出「碎形」其實有「自相似性」,把圖形的任意局部放大/縮小,仍然展現原本特有的形態。「從不規則中發現規則」的碎形幾何,改寫人們對「不規則是人生中不可控制的一部分」的成見,替曼德伯贏來1993年沃爾夫物理學大獎榮耀。


1944年逃避二戰戰火,二十歲的曼德伯避居法國里昂,藏身在學校。他完全看不懂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和符號演算,等老師開始講解代數時,他大剌剌舉手:「老師,你根本不必計算,答案很明顯。」他巧妙地用幾何方式快速解題,「別人看到方程式,曼德伯卻看到圖形。」擁有與眾不同的洞見天賦,在普林斯頓做完博士後研究,曼德伯不走學術研究的常軌,反倒進入紐約IBM研究中心鑽研金融圖表。


獨具「慧眼」的科學家最驚人的本事是:「從截然不同的圖形間,看出某種關聯」,曼德伯就指出「收入分布圖和棉花價格圖、風力發電圖和某金融圖表,竟頗為神似」。碎形幾何的理論發明由研究商品行情圖表促成,又滲透回金融市場研究體系,曼德伯直言:「我不是以經濟學家或金融專家的身分從事研究,而是從數學家、實驗科學家角度著手。」《股價,棉花與尼羅河密碼》新書中,他藉由名稱嚇人的「多碎形時間的分段布朗運動」,建立金融市場模型,再推出虛擬的價格變化圖,得出五項「金融市場的行為特徵」:


一、風險非偶然:價格劇烈震盪是金融市場的正常現象,而非偶然的脫序。


二、禍不單行:市場波動往往成群出現,全球各地交易所都一樣,開市前十五分鐘是重要指標。


三、市場是有「個性」的:價格並非只受實際發生的事件、新聞或人的影響。投資人、投機客、企業家和銀行家一塊進駐市場時,會產生特別的互動關係,力量遠比單純的「相加」效果驚人。


四、市場會被誤導:投資人常將各種圖形奉為圭臬,視做賺錢寶典。為在亂無章法的市場硬是要找出章法,往往刻意強調大起大落的現象。


五、市場的時間是相對的:市場有自己一套「交易時間」,跟一般人所謂的時間並不同步。市場波動劇烈時,交易時間加快;市場平穩時,交易時間變得緩慢。


印證熱錢悶燒、台灣股市上攻萬點行情的現況,曼德伯是否展現了先知的預見?「學開車,不見得要懂車子運轉的原理;同樣,投資股市也不一定要了解金融市場運作的根本道理。」然而新書中他持續諄諄告誡:市場風險很高很高,原比主流經濟理論認為的高出許多;價格經常急劇跳動,而非平緩滑行,因此風險更高;不穩定是市場的本質,泡沫無可避免;市場會騙人……讀完全書,曼德伯最想告訴你的,恐怕是:「根據標準市場理論,我們無法戰勝市場。不過即便如此,我們仍可以避開金融風暴的衝擊。」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廠挾專利自重 病患難逃的惡夢
2007/07/27


【文/言山水(文字工作者)】

「癌症標靶治療新藥一個月藥費近十萬元,民眾無力負擔盼納健保給付」、「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立法通過,生物科技類股飆漲」,這兩則看似毫無關聯的新聞,卻可能讓新藥專利權與民眾生命權的衝突越來越嚴重。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醫學診斷技術日益進步,各種早期與晚期癌症難逃醫師法眼的今日,診斷出癌症後,如何有效治療,成為北半球富國最關注的課題,全球各大跨國藥廠競相研發標靶治療藥物,只希望能研發出下一個像肺癌標靶新藥「艾瑞莎」一樣火紅的新藥。


這些癌症新藥所訂出的天價,大概只有北半球有醫療保險的富裕國家人民才能負擔,但如果少了醫療保險給付,這些國家的中產階級也只能望藥興嘆。


在地球的另一端,南半球的非洲大陸,許多愛滋病患因為買不起抗病毒藥而死亡,這些人的年齡,年輕到還不必擔心癌症的問題,但他們面對的惡夢,其實跟北半球的癌症病人一樣──跨國藥廠挾專利權自重,訂出相對於民眾收入宛如天價的新藥價格,不顧公共利益,只為獲取最大利潤的結構性問題。


台灣為了搭上生物科技產業與新藥研發的熱潮,夢想再創如同台積電與聯電帶動的半導體經濟盛世,仿照美國鼓勵研究人員創業與技術轉移的拜杜法案,在今年六月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法條開放新創生技新藥公司的主要技術提供者,如果為政府研究機構研究人員時,有公務員身分的研究人員經任職機構同意,得持有公司創立時百分之十以上股權,並可擔任創辦人、董事,不受公務員服務法公務員不得經營商業或投機事業的制。


國內生物科技學術界的大老也表示,美國1980年代初期通過拜杜法案,對美國生技新藥產業引發巨大效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也將對台灣生技新藥產業發生「爆發性推動力」。


但是,這個爆炸性推動力,是讓國家資助的新藥研究成果流入私人口袋、讓新藥價格越來越高?還是會造福所有台灣人民,讓民眾能用公平的價格享受國家資助的新藥研發成果?


從美國拜杜法案通過後,跨國大藥廠大肆收購官方資助的大學與實驗室專利新藥,新藥價格居高不下。美國暢銷書《藥廠黑幕》的作者馬西亞‧安卓也指出,「大藥廠自行研發的新藥日益稀少,藥廠愈來愈倚賴學術界、新成立的小型生化科技公司,以及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拜杜法案無疑是天外飛來、送給大藥廠的大禮」。因此,到底台灣在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通過後,對民眾來說,是福?是禍?答案已呼之欲出,民眾維護自身健康的生命權,只有等著被大藥廠專利權宰割的分。


二十一世紀的人民,似乎早已擺脫國家巨靈的陰影,但橫亙在我們眼前的另一個巨靈,依舊是十九世紀哲學家馬克斯早已分析透徹的資本主義,這個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的資本主義結構,不但操控我們的工作型態,也透過跨國大藥廠的專利新藥,操控我們的健康與生命,如何解套?或許只有透過人民永不放棄的抗爭與革命,影響國家政策、透過公共領域的力量,要求大藥廠公開研發成本、訂定合理藥價,來制衡這隻貪婪而不知自制的資本主義巨靈。




【2007-07-27 聯合新聞網】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亞股重挫,台股昨(27)日也大跌404點,外資賣超624億元創單日最大量。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董事長林照寰表示,全球資金因為風險資產出現疑慮而先獲利了結,日圓上漲也使套利交易的國際資金忙著把亞洲股市當作「提款機」,以外資在期貨布的空單來看,下周一恐有再下跌空間,盤勢將「進入盤整」。

台股連續兩日暴量下跌,前天出現單日3,220億元的次高成交量,昨天則出現404點的三年來最大跌點,依照歷史經驗,外資大賣超的後一周,台股跌多漲少,修正幅度最多4.44%。外資在期貨大布空單,也讓台指期昨天重挫5.92%,為史上第三大跌幅,近月合約已率先跌破9,000點,下周一將結算的摩台期,預料將會是空方獲勝。

外資昨日大賣台股624億元,創單日最大賣超量,外資昨日在台股的成交量也創下1,229億元的大量。外資昨日賣超最多的個股以權值股為主,包括賣超台積電20.8萬張、聯電10.2萬張、友達4.3萬張、復華金4萬張、開發金3.6萬張、永豐金3.6萬張、大同3.5萬張、國泰金3.3萬張等。也導致台積電大跌4.2元、收64元,回到除權息後的價格,昨日光是台積電,就讓大盤跌掉71點。

台股過去一段時間一路衝高,在9,500點左右,有包括高盛證券的外資券商,建議投資人可以選擇用期貨避險。業者指出,外資在9,500點時居高思危,開始在期貨布空單避險。外資交易室主管分析,昨日外資在期貨布的空單較大,以昨日期貨下跌的態勢來看,下周現貨可能還會再下跌。

林照寰指出,這次台股大跌主要是受到美國次級房貸和CDO市場交易成一攤死水的影響,讓國際主要的私募基金如KKR等,資金出現狀況,加上日圓上漲至約118.9日圓兌1美元,全球的「套利交易(carry trade)」出現危機,利率高的貨幣澳幣也大跌,讓全球股市變成「提款機」,尤其是亞股,外資都是同步賣超。

他強調,全球的風險資產出現初級危機,投資人都還在觀察情形,加上股票下跌使投資人大幅贖回資金,是否引發連鎖效應,尚待觀察,不過台股下周震盪難免,若能維持盤整,已經是最好的狀況。

不過,也有歐系外資交易室主管表示,台股走了將近兩個月的多頭,漲幅又快又大,沒有出現過像樣的拉回,外資昨日大賣是因應美股重挫,先獲利了結,但資金沒有撤出,待全球經濟情勢止穩,資金仍有機會再重回股市。美林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程淑芬也表示,在牛市中的修正,都是又快又急,但在基本面未出現大變動之下,中期的多頭走勢仍未改變。

【2007/07/28 經濟日報】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記者祁安國/台北報導】 2007.07.27 02:56 am

WiMAX執照發放結果昨天揭曉,這種最高頻寬可達三十M的無線上網新技術,將讓台灣的戶外環境通訊無線化、影音寬頻化以及傳輸內容數位化。

現有的Wi-Fi網路電話都是固定式上網,也不支援高速移動,雖然3G行動電話可以高速影像移動通訊,但費用偏高,未來WiMAX開通後,只要持WiMAX手機,或是支援WiMAX的PDA,就可透過無線上網撥打網路電話。

將來支援WiMAX的筆記型電腦,就能透過視訊軟體、即時通訊軟體,撥打低廉的網路影像電話,不過這也將成現有3G業者的噩夢。

實際運用上,業者表示,使用WiMAX手機或PDA,只要連上網路就可使用網路電話,不僅可撥打市話、手機,還可以直接觀看發話者的影像,目前台灣大學和北電網絡正在進行測試,無論颱風暴雨,無損收訊品質。

業者說明,WiMAX屬於高速頻寬,不僅可以在戶外收訊IPTV網路電視,而電視台搭配WiMAX的ESNG車,以及內建WiMAX晶片組的數位攝影機,拍攝後可無線傳輸至ESNG車上,ESNG車再透過衛星或無線網路傳送,觀看網路電視者可直接高速下載,而且HD高畫質影像也能接收。

更有用的是遠距醫療,WiMAX啟用後,能跨越時空的限制,進行遠距診斷、遠距會診,或是居家照顧、臨床教育。

不過這些美好的未來,要看手機業者跟不跟得上,因為包括三星、諾基亞、摩托羅拉、LG等大廠,WiMAX手機都還沒有進入量產。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 這是一篇加密文章,請輸入密碼
  • 密碼提示:
  • 請輸入密碼:
職業:業務助理
工作年資:6年
理財大漏洞:花、花、花,刷、刷、刷,我是月光族啦~

乍見蘇宛君,要把她和「月光族」聯想在一起,實在不會太困難。

睫毛膏、娃娃頭,十足日系風打扮,讓學生時代就已經開始半工半讀、接觸職場已經好些年的她,仍然保有鄰家女孩的甜美笑容和親切感。

只是,她的消費習慣卻令人不敢親近。

蘇宛君和父母同住,在一家貿易公司上班。照理來說,省下房租,每個月的開銷應該不至於太高,但到月底時,手頭上的錢卻只剩下一丁點。剛開始還沒感覺,但猛一回首,發現工作多年卻幾乎沒有積蓄,實在很令人心驚。

她說,自己雖然不買名牌包,但「每個月不知道怎麼地,薪水幾乎花光光了,」問她究竟買了什麼?「衣服啊、化妝品保養品啊,總之就是女生會買的那些東西,」只知道積少成多,自己也說不清楚每個月到底花了多少錢。

蘇宛君還有4張信用卡,也曾衝動刷卡之下逾期繳款,還好有精明的父母盯著幫忙還款,才不至於讓近20%的逾期費用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考量到進修和出國旅遊的計劃,蘇宛君最近已經開始記帳,試圖弄清楚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到底都花到哪兒去了。但光這樣似乎還不夠,有沒有讓像她一樣的月光族,快速向消費壞習慣say goodbye的方法?

【 過來人經驗談 】

強迫自己存三分之一薪水,月光族Bye-bye
(德盛安聯證券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理段嘉薇)

其實在工作頭幾年,我也是標準的「月光族」。

這種心態其實不難理解:從學校畢業,花「自己賺的錢」,宣告經濟獨立,脫離向父母拿錢的日子,我才真的像個大人了。剛出社會時也有許多額外開銷,三不五時同學同事吃飯聚餐,女生出社會後還要大筆治裝費,每月3萬出頭的月薪,根本不夠花。

幾年之後,我才警覺苗頭不對,開始在每個月薪水中固定撥出1萬元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這樣其實很自由,存了錢之後,剩下的錢一樣可以花到不剩,繼續當快樂的月光族。那時因為年輕,投資策略較為積極,買的幾乎是風險較高的單一市場股票型基金。1年後,這筆利用每月扣款的「強迫儲蓄」投資有小成,累積到20萬元以上的資本,我開始進軍「單筆投資」,剛好遇到早期新興市場漲幅,也讓我順利存到結婚基金。雖然我是屬於積極型的投資人,但選擇標的時,我十分謹慎。我會注意基金經理人言論有沒有邏輯,是不是真的有依照所主張的投資哲學去操作基金,遇問題主動打電話到基金公司問到懂為止,還會上國外網站查詢基金經理人是不是常常發表評論,評估基金經理人和基金公司的知名度,看準之後再出手。

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嚴守一個投資概念:只投資自己擅長的標的,我很珍惜每一分錢,不會亂擺。

相對於國外,台灣父母對於子女的理財教育較為薄弱。從小我們頂多知道要「儲蓄」,很少有投資觀念。但在美國,只要與經濟有關的課程,老師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股票,一點都不稀奇。同時,美國父母還會幫孩子投資,並且從小教他們如何看績效。

建立投資概念並非一蹴可幾,需要投入時間心力,就像我當年從定時定額投資開始,越習慣投資,越了解如何布局市場。只要肯努力,你的投資IQ一定與日俱增,再也不會是和財富無緣的月光族了。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理財要先理心

全球化、邊緣化、個人主義的興起,不管已婚或單身,愈來愈多人在心理層次上過著一個人的生活。但現在,要好好擁有一個人的優質人生,卻不簡單。
今年七月,美國《Business Week》、《Fortune》不約而同都把「退休」二字高高掛在封面。幾乎每年都會探討退休議題的《Fortune》半月刊指出,目前高齡化的美國人面臨五大威脅:通貨膨脹、資產配置錯誤、過度消費、醫療費用高漲和普遍活得太久。
台灣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祕書長劉凱平還因此在報紙寫了一篇標題「老本夠嗎?長壽好嗎?」的文章。他說,從前人認為福祿壽是人生三大幸福,三者間先後關係頗有哲理,但倒過來可能就不美了。「人生如果福祿不全,光有長壽,是否還算幸福?」他問道。
剛從上海回來的資深廣告人、前聯廣總經理陳薇薇也有感而發,最近幾個到對岸發展的朋友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話題都圍繞著退休打轉,大家都期望未來能經濟自主、健康自主。「光有健康,沒有錢,會很焦慮,」她說。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薛明玲也認為,人生最怕兩件事,「走了,錢還沒用完;錢用完了,人卻還沒走。」

財,愈來愈難理

的確,支撐一個人的生活品質需要健康和錢財,但現在「財」可是愈來愈難理。有人無財可理,有人卻是辛苦工作一輩子,但邊賺邊花,結果每個月都成了月光族。
漫畫家魚夫的太太陳文淑就認為,有人賺的錢是「實」的,有人賺錢卻是「虛」的,像魚夫就屬於後者。
魚夫曾在電視公司上班,一個月賺十萬,但因為常拿錢請朋友吃飯或買書增廣見聞,「他去實踐體會一些事的時候,那些事都是開銷,」陳文淑說,「結果根本無財可理。」
為什麼會這樣?
《錢與閒》一書中便點出,理財失當,其實是來自對時間管理的錯誤。大多數人管理時間的方式就像羊一樣,終其一生以時間換取金錢,賺錢是為了再花錢,就這樣每天過著毫無自我的生活方式。
資深藝人高淩風的理財經驗就是個很好的案例。穿著一身白色舞台裝,長褲上還有粉紅亮片串成的一條長龍,即使年過五十,高淩風在舞台上仍舊很有活力。但今天他可不是來唱歌,而是對著台下兩、三百位保險營業員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常有人問我怎麼賺錢?我說,不是怎麼賺錢,而是不要做錯事情,不要浪費時間,」高淩風緩緩地回憶過往。他曾經沉迷股海也投資副業開酒吧,但最後的結果是負債一千萬,現在仍分期償債中,「我想賺錢的結果是負債。」

錢,怎麼來怎麼去

高淩風曾經最高紀錄一天唱歌作秀就可以賺進十八萬,看上一台售價一百三十幾萬的跑車,就直接開走。但現在他到南部作秀,就連在便利商店看到一份十元的晚報都會克制不花,因為回程飛機上就有報紙可看,但買書和雜誌這些充實知識的錢,不論多貴都不能省。「一夜致富之後就是一夜破產,錢啊,怎麼來,怎麼去,」他坦言,現在自己生活踏實、專注,反而比較快樂。
「以前我們都要找天堂,發大財,可是現在我們去過地獄的人就知道,只要離開地獄就是天堂了嘛。」結束一個半小時的演講,高淩風和太太在外頭幾張長長的桌子上,開始他的簽名會,連書加CD一千塊,半小時就賣了近五十套。
回台灣教書十幾年,常對外演講的政大財管系教授周行一在自己最新著作《不理財也發財》裡,探討起「理財」究竟是什麼?
他寫道,理財是將辛苦賺來的工作所得妥當管理,希望自己生活更好,而非不切實際地希望藉理財來發財,解決人生一切的問題。決定理財是否成功的關鍵,是生活形態的選擇,而非高超的投資技術。
而真正的「發財」,指的是「達成」理財計劃的目標,可不是一夕致富或腰纏萬貫。

債,讓你像轉圈老鼠

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裡也同樣指出,許多人陷入了「老鼠賽跑」的陷阱:終其一生不停地為公司老闆工作,為了繳稅要為政府工作,為了付房屋貸款和信用卡貸款要為銀行工作,但等待他們的只是愈來愈多的債務和催款通知。
於是他們再加倍努力工作,再取得更多債務來償還舊債,最後陷入財務緊張而不能自拔,就像那些在小籠子中,不停踩著轉輪跑的小老鼠。
但問題是現在理財來得及嗎?
許多四十歲上下的年輕人也常有疑惑:在台灣,股市由最高點滑落至低原期,穩定、多金的工作又一位難求。究竟,如何面臨無財可理的環境?有財又該怎麼理?

不要負債就是理財

「現在年輕人不要負債,就是最好的理財,」薛明玲說。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之一萊希特,很關注現今孩子們在學校裡缺乏經濟知識,但卻在進高中前就有了信用卡。
她認為,如果缺乏足夠的財務智商,不了解金錢運轉的規律,年輕人就沒有準備好進入未來等著他們的現實世界。「因為在這個世界裡,會花錢將比會省錢更受到重視。」是母親也是會計師的萊希特說。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為錢工作,」《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指出。所以作者提出很實際的建議,不要老買一些被帶回家使用後就沒有價值的個人用品。就像一輛新車,一旦被開出停車場,就已經損失了二五%的車錢。一枝價值四百美元的全新高爾夫球桿,當它被使用過一次,就只值一五○美元。
非凡電視台新聞部總監洪玟琴指出,現在理財,最需要避免「財愈理愈少」的風險。
她認為,環境變化太快,過去長抱股票、基金的懶人投資法已經不適用,動作要快,做好停損跟停利。
例如:從今年四月以來,大盤指數的跌幅將近兩成,反觀聯發科卻重挫三成,如果投資人沒賣掉持股,四個月內損失就高達三○%,「現在是恐怖主義時代,保本型的工具最好佔總投資二分之一,」在美國留學二年的洪玟琴,很有國際恐怖主義意識。
「全世界的事都跟我有關,沒有一天好日子啦,」對於投資股票心有餘悸的高淩風說。
而對每個人最快也最直接的保本工具,就是存錢。
檢視自己的消費觀是存錢保本的第一步。
存錢對單身族群更是重要。「他們覺得自己身上的錢是充裕的,常會透過消費,填補空虛,」智威湯遜執行創意總監狄運昌觀察。
漫畫家朱德庸在年過四十後,對人生有很多領悟,其中一個是關於「消費」。他以前常和太太一起去買名牌服飾,但他發現,為了要消費就得拚命做事,「到最後等於在幫商人打工,」朱德庸說。最近,他們夫婦倆都把以前受騙的衣服再重新搭配,反而很有成就感。
年收入千萬以上的漫畫家蔡志忠,也不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消費上。他長年穿著一身白襯衫、卡其褲,家中沒有可用就丟棄的用品,但他長期喜歡購屋,而且只專精收集一種古董。由於生活簡單、純樸,所以他可以把時間花在讀書和創作上,他曾有長達四十二天不出家門,只為專心讀物理及數學。

消費有順序和原則

理財也要認清消費順序和原則。
五十六年次,法雅客行銷經理魏岱洛就很享受「量入為出」的樂趣。
她的皮夾裡只有一張信用卡,兩千塊以下都用現金付。每月薪水下來先扣掉該付、該存的,最後剩的錢按按計算機再除以三十,才是每天能消費的。最近魏岱洛忙到沒時間運動,結果胖了十公斤,本來打算重新置裝,但後來決定應該先減肥找回健康,而非用錢還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在她眼裡,這些都是因為自律帶來的快樂,雖不會因此富有,但也絕不會負債。
今年三十四歲,目前在摩根富林明證券電子商務部擔任協理的楊啟倫,手機已經用了四年。喜歡攝影的她,曾經兩次認真考慮要買數位相機,但最後還是作罷。她觀察,用數位相機拍照,拍不好就重來,拍完了所有人又想看一次,「看起來很方便,結果都在浪費時間。」
楊啟倫並非節儉,只是她認為錢要花在該花的地方,「我追求生活品質,東西不是有就好,而是真的要有需求。」像她剛從德國自助旅行回來,兩個星期花了台幣超過十萬,但楊啟倫卻一點也不心疼。
財經專欄作家蔣雅淇從踏入社會的第一天,就用「三個信封袋」和「一個小木盒」來打理財富。
這三個袋子分別是「簽帳袋」、「發票袋」和「帳單袋」,裝著每個月大大小小的消費紀錄。像每到統一發票對獎日,她對獎的同時也在檢視自己的日常消費習慣。她就曾發現自己從早餐開始,一整天花在點心、零食的發票就有六、七張,改善之後不只瘦了肚子還肥了荷包。
「薪水袋裡的數字不代表你賺的,扣掉所有支出後,真正留在身邊的,才是你的錢,」她曾在專欄裡寫到。

主動投資自己

其次,有競爭力才有退休力。
高風險時代,還有什麼是穩賺不賠的投資?答案就是把自己當作投資標的,加入你的理財計劃裡。
《錢與閒》一書中,作者巴勒夫發明了一條定律:主動積極投資自己的人生,被動投資你的金錢。
「把自己磨成專業中的專業,那你根本就不用再花時間去想賺錢的事,」高淩風認為。
曾是聯廣公司三十年來第一位女總經理,也是大陸最大廣告公司盛世長城前總經理,今年四十四歲的陳薇薇說要理「財」不如理「才」。去年底,她為自己的人生下了一個重要決定,重返校園,專心到上海念美國華盛頓大學的EMBA。
十八個月的課程,光學費就接近一百三十萬台幣,全部英文授課,像統計、會計這些從沒學過的課程,得先看過一次中文,再看英文。「這好辛苦!」陳薇薇很大聲地說,「但有競爭力,才有退休力。」
投資自己之前,要學會找到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上天送給每個人的獨特禮物,提高自己增加收入的能力。
《富爸爸窮爸爸》的另一位作者,羅勃特.清崎回憶小時候父親曾告訴他,日本人關注三種力量:劍、寶石和鏡子。劍象徵著武器,寶石象徵金錢,而鏡子象徵著自知。在日本人看來,自知是三種力量中最寶貴的。
從小就是演講和作文比賽常勝軍的一○四行銷總監邱文仁就善用自己的表達能力。她的另一個身分是「作家」,她把一路上工作的所見所得,記錄成書,至今已經出了九本。她有空就上亞馬遜書店訂英文CD或錄音帶,每星期跳一次佛朗明哥,釋放身體的壓力。
水瓶座的邱文仁說宇宙中有太多值得探索的事,即便生活裡的細節也值得琢磨。她說,「當我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理財。」
投資自己有時候也是未雨綢繆。
前味全總經理王雅鈴的弟弟,王德傳茶莊負責人王俊欽,退伍後一直待在三井工程當監工。他曾以為自己一輩子每天都會髒兮兮的在工地裡渡過,於是決定只好在工作之外,讓生活過得多采多姿。他每天下班就去學面相和茶道,就這樣十年如一日。
六年前,三十二歲的王俊欽面臨建築業不景氣,小時候家裡開過茶莊的他,決定把嗜好變生意。前年底他在台北中山北路開店後,很快地便在誠品、新光三越設櫃。「不管做什麼,就是努力地學,也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王俊欽說。
投資自己,除了是為了看得到、摸得到的金錢,每一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再加一個項目:健康。

健康才是根本

曾經因為投資失利而患憂鬱症,三年前免疫系統失調,連坐椅子都要有人扶才站得起來的高淩風,就覺得健康是一切之本。「人要再起只有一個原則,就是要愛自己,把身體照顧好,人家看你很強,才願意把錢借給你。」
這幾年他靠讀書、吃藥和游泳重拾健康,現在他每天運動兩小時,不抽煙也不喝酒,前些日子他看到電視報導有個人四肢手腳都沒了,只剩一張嘴在過活,他才赫然發現自己很富有。「你有了一萬個錢財,其實身體一出問題,後面全沒了!」
三個小孩都在國內外知名醫學院念書,先生是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的牙醫師洪淑娟,有個祕密花園。她在診所裡劃出一個小小空間,在那可以偶爾打坐,做做瑜珈。今年五十五歲的她,無時無刻都在為自己多存一點「健康財」。她爬過台灣四十六座百岳,勤練氣功、做瑜珈來讓自己身心平靜,平常和人聊天,也會把身體拉直緊貼牆面。

找到個人理財風格

除了存錢、投資自己保本,不同人生階段,要有不同的理財方式。
對於薪水扣掉生活費,幾乎就無財可理的年輕上班族,全球人壽業務副總經理王育才建議,第一、先儲蓄,再花費。第二、愈早每月投資一定金額,資金以複利的方式不斷累積,能愈快達成退休目標。
假設年報酬率九%,想存一千萬退休金:從二十歲開始,每個月投資三五四四元,三十歲開始則是每月投資九○二六元。但如果到了四十五歲才開始計劃,每個月的投資金額就要高達五萬元。
美國《錢》雜誌建議,年輕單身男女還應準備相當六個月薪水的準備金,以防不時之需。此外,應該立即開始投資,「年輕人負擔小,風險承受度高,可投入股市。」
高風險時代,理財更要注重安全、平衡地進行全資產配置。
今年四十七歲的聯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就把資產分做四大塊。她認為人還是要有棟房子比較安心,所以十六年前就在中央研究院旁買下一坪十五萬的房子,現在已經增值三分之一以上。
她也買債券、股票和基金,另外,從女兒三歲開始,蕭碧華每個月便投資三千元到定期定額基金,作為教育基金。她對未來也早有打算,透過購買儲蓄險,當蕭碧華五十五歲退休時,即可領回一千萬。
如何避免財愈理愈少?蕭碧華有三個建議:第一,要分散風險,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都可以投資,債券報酬率雖然比股票少三%,但風險卻少了四成。第二,控制下檔風險,要設停損點,很多人因為愈賠愈多就不管,這是錯誤的投資行為。 第三,不要擴大信用。
當累積一筆財富後,每個人都會想購屋置產,但現在適合買房子嗎?尤其隨著全球化,造就出愈來愈多跨國工作的飛行遊牧族,住的地方都居無定所,更何況買一個可以永遠落腳的窩。
今年四十五歲,中菲行航空貨運承攬國際行銷處處長郭海山從美國回台灣工作十年,但始終是租屋一族。最近他剛搬家,新家位在信義路上的公寓,一個月租金三萬多塊。「買房子是長期投資,除非你確定會一輩子都住在那,」郭海山說。
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認為,其實買房子可以參考四個重要經濟指標。分別是經濟成長率(如果沒有達到九~一○%,代表市場沒有什麼動能)、物價上漲率、放款利率(低於七%以下,可以買進)和貨幣供給年增率。目前台灣只有市場放款利率變低,這意謂自用型住宅可以買進,但價格上考慮要特別注意。
鴻鈞理財規劃顧問執行長林鴻鈞指出,每個人都應該有個「屋涯計劃」,也就是讓房子搭配著生涯規劃而改變。隨著小孩成長,林鴻鈞己經換過三次房子,而且一次比一次大。他建議購屋要量力而為,尤其是年輕人,不要因此太早揹債。
「如果你有需求,那就是最好時機,」狄運昌說。買房子不能太貪心,而是要衡量財力,像他結婚時,打算在台北市區買房子,當時房價一坪二十六萬,交屋之後價格開始下跌,但他也不以為意。現在他把這間房子租出去,「結果租金還超過貸款,反而變我的另一種存款,」狄運昌說。
隨著年紀增長,理財心態應該趨於保守,尋求風險低、報酬相對穩定、流動變現性高的投資標的。
王育才以自己為例,他在三十六歲進保險業前將所有的錢投入不動產,一棟房子、一間辦公室和一間預售屋的貸款利息每月就要二十幾萬。沒想到,台灣房地產大跌,他忍痛斷頭賣出,賠了五百萬。「針對四十到五十五歲的人,先求保本,再求一年五%至一○%的報酬。」他建議。

做好保險規劃

中、高齡單身族更不能輕忽保險規劃。尤其為了因應不可預期的疾病,醫療險、防癌險等更不可或缺。「退休最大的風險是活得比你預期來得久,」今年五十歲,曾經抗癌成功的ING安泰人壽顧問徐一鳴說。「大部份人到晚年才開始生病,沒有買終身醫療險,死無葬身之地。」
尤其在台灣,單身、離婚或喪偶的負擔更重,到頭來,都要有做好一個人的準備。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二○○三年底全台灣總未婚人口加上離婚、喪偶,匯聚成八百零八萬的單身大軍。換句話說,走在路上迎面而來的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現在是單身。家庭也在逐漸解構中。目前單親家庭戶數節節升高,如今每十二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是單親家庭。
東吳大學社會系專任助理教授劉維公就認為,單身的高自由,其實代表了高風險。
「當你單身時,所有風險都要自己面對,」一位五十歲,甫喪偶的女性經理人說,「未來退休後,沒有收入進來,還是要很有尊嚴地過活,不需別人幫忙。」
摩根富林明投信總經理侯明甫指出,單身、單親的人壓力很大,每年投資報酬率設三%至五%即可,不要投資風險高的中小型基金,平衡型比較適合。
壽險是死亡才給付,對於不婚族的意義沒那麼重要。但國內的壽險有附重殘保障,其中終身壽險還可提領現金價值,仍有投保價值。如果著眼於預留生活費用,儲蓄險與年金保險等較為適合。

準備足夠的退休金

王育才觀察,以前的人六十歲退休,可以再活個十五年,但現在壽命愈拉愈長,增加到二、三十年,相當接近一輩子工作的時間,所以退休理財規劃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
但退休金多少才夠?
國泰人壽去年底針對二十到五十九歲保戶做退休理財規劃問卷調查中發現,七五%的保戶預計在六十歲前退休,每年生活費需要三十五萬元,平均每個月二.九萬元。
牙醫師洪淑娟以自己住在屏東的婆婆為例,一個老人家即使用最簡樸的方式過日子(有健保,看醫生、吃藥、生活起居,不包括住院)一年也要三十萬。洪淑娟也常聽朋友討論,大多數人都說存兩千萬才夠維持有尊嚴(多指生病有人看護)的老年生活。
「只有降低慾望,修心養性,才不必依賴高額現金,」洪淑娟歸納,「生活會愈來愈不利老人,唯有莊敬自強。」
其實理財就像談戀愛一樣,選擇很多,但只有你知道要什麼。愈早嘗試,而且多方比較,才能抓住適合自己的理財風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財觀。像徐一鳴就覺得,理財其實是風險管理。他把投資均分為三:股票、國內外房地產、保險加公司營運現金。股票嚴設停損點,只要跌超過二○%認賠殺出。

人,理財要先理心

當過七年證券記者,曾經投資一隻後來慘遭下市的股票,楊啟倫很慶幸自己及早開始理財,即使受了點傷,也還有時間復原。現在她摸索出「平衡」的資產配置,才能最讓自己心安。她運用定存、保險和每個月投資兩萬到定期定額基金來做退休準備。
不管如何,理財要先求心安,先求一個生活準則與哲學來做生命的累積,再談如何理財。否則人會像在籠子裡的老鼠,不停地轉圈,成了為花錢而工作的人。
「理財之前要先理心,」洪淑娟很有感觸地說。

洪淑珍、蔡明洵採訪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19 Thu 2007 13:30
  • News

護士荒加劇 13年內缺80萬


【世界日報/本報訊】 2007.04.26 09:12 pm


考克斯新聞社25日報導,艾莫利大學護士學院院長瑪麗亞‧薩蒙(Maria Salmon)25日警告,護士荒日益嚴重,可能影響美國老化人口的健康照顧。薩蒙對護士專業面臨的挑戰提出悲觀的看法,預期到2020年至少短缺80萬名註冊護士。
隨著嬰兒潮世代達到退休年齡,醫療的需求增加,但是護士卻嚴重短缺。薩蒙指出,當護士的目前主要是中年白人女性,但她們並不代表人口趨勢。註冊護士的平均年齡從1980年以來,從40歲升至47歲,30歲以下的護士不到一成。
全國護士聯盟表示,在2005年,全國各地的護士學校拒收15萬合格申請者,拒收率比前一年增加18%,因為沒有足夠的老師。薩蒙說:「我們想增收學生的同時,卻有未來誰教護士課的問題。」在艾莫利大學,75% 的護理教師年齡在50歲以上。
艾莫利大學的數名衛生政策專家25日在華盛頓的全國記者俱樂部參加「艾莫利日」活動,討論防範醫療照顧危機的方法,薩蒙是其中一名專家。
艾莫利急診醫學系主任凱勒曼說,護士荒是數個醫療問題匯集的後果之一,這些問題包括急診室求醫民眾太多,以及無保險病人增加。
薩蒙說,缺乏護士使得在職護士的責任更重,他們要花四分之一到一半的上班時間從事行政工作。越來越多護士離職,很多人轉投保險業。
為了紓解護士荒,醫院和醫療制度在海外招募護士,國會也在考慮今年的移民法案中添加外國護士的特別簽證。但是美國護士協會反對該條款。美國是全球進口護士最多的國家,從菲律賓來的護士多於其他國家。
【2007/04/26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弱勢美元 美國經濟的威而剛

更新日期:2007/05/21 04:16


去年,美國通用汽車所產九百一十萬輛汽車中,超過半數賣往國外。現在,肯德基新開的速食連鎖店,在中國的家數比在美國還多。
 美國Caterpillar公司,眼見房市降溫侵蝕其美國營運,寄望所產設備及柴油引擎在歐洲、亞洲及中東的銷售,來維持成長。
 美國企業的海外營運,存在已非一朝一夕,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吃重過。標準普爾公司預期,其指標股市指數的五百家成分企業,今年營收將有一半以上係來自海外,是第一次出現這麼高的預測比率。
 美國產品在海外更有競爭力
 即使在海外已落地生根,但美國企業還是把更多美國本土製造的產品銷往國外。弱勢美元加持美國企業的好運,讓美國製商品及服務,在外國市場更具競爭力。
 職是之故,美國龐大的貿易逆差,去年甚至創下七六五三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現在看來可能會逐漸縮小。這道貿易鴻溝在三月份又見擴大,大部分是原油進口價格上漲使然,但是美國進、出口之間的巨大落差,如今預期將會收歛,這意味著十多年來,貿易將首次能夠對美國的經濟成長做出貢獻。
 這種轉向出口導向的位移,若繼續下去,可望增加美國的國內就業,協助美國從四年來最緩慢的經濟擴張中向上彈升。當貿易逆差縮小時,「本土滋生的需求,會由本土滋生的生產來滿足,而非假手外國的生產,」總經顧問公司總裁瓦華瑞斯說。「這勢必增加國內就業,有益國內經濟。」
 歐洲及亞洲經濟成長加快,有助緩和美國房市崩盤的衝擊,從其他地方創造出更多對美國製商品及服務的需求。
 弱勢美元不但未傷及許多美國家庭,實際上反而提供一股強勁拉抬力量。匯率落差放大來自海外的獲利,抵消掉美國的進口及美國人旅遊海外的負面效應。
 「舊的看法,以為若美元沉淪,則必然拖累企業獲利,現在已說不通了,」標準普爾公司資深分析師席伯特說。「目前世界其他地方,到處都在成長,企業若想分一杯羹,就必須身在其境。」
 在此同時,隨著企業將更多營運移往海外,美國有許多人失去工作。美元可能突然重挫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風險則無日無之。
 美國貿易由逆轉順更為明顯
 但就目前而言,美元弱勢,則鼓舞美國企業將更多的生產留在國內,將更多商品賣往海外,助長美國在貿易上由逆轉順。分析師表示,這可使全球經濟更為均衡,降低對美國作為主要成長動力的依賴。今年,美國經濟成長再度被預期將落後於全球水準。
 美國的進口已在降溫,出口則在增溫。貿易統計數據顯示,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美國進口額有三個月為下降,出口額有五個月為成長。
 美國企業中出口最強勁的,一直是生產開發中國家所需工具者,產品包括:工廠機械、挖土設備、構建現代電訊架構的數位組件等。
 隨著美元走貶,從歐洲國家進口這些商品變得更貴。一英鎊現在約可兌二美元,一歐元則節節進逼一‧四○美元。
 對日圓及中國人民幣,美元沒有貶得那麼多,因此在這兩個國家,美國的出口品仍然居於競爭劣勢。事實上,人民幣強勢,一直就是布希政府貿易施政上的一大首要目標,爾來更已施壓中國,讓人民幣升值。
 Quality Float Works公司生產測量液體水位及裝飾旗桿桿頂的中空球形體,其副總裁史畢爾說:「匯率若比較有利於別人購買美國產品,就比較容易登堂入室。」據他表示,他的外國顧客「遠比前些年更為開放了」。
 史畢爾負責該公司新設的出口部門,直到二○○三年才開始向歐洲國家行銷。當時,北美以外的出口,占該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僅有三%。去年該公司營收二二○萬美元,這個比率則為二六%,毛利率也創下歷來新高。史畢爾表示,弱勢美元「肯定沒什麼壞處。」
 美國企業境外營收大幅成長
 至於Caterpillar,這家典型的標普五百股市指數大型成分股企業,其逾四一○億美元的全球營收中,已有一半以上係來自美國境外。該公司是以海外生產及美國出口近乎並重的方式,來滿足需求,其從美國出口的金額,在去年增至一○五‧四億美元,二○○五年則為九一‧六億美元。
 「美元幣值已被重估,意味我們在美國所生產的,已較具競爭力,」Caterpillar主管政府公關的藍恩說。世界其他地方的經濟快速成長,也襄助一臂之力。
 今年,該公司預期其外銷業務將繼續帶動整體營收成長。估計其北美的引擎及機械營收,今年將衰退一一%。但世界其他地區的成長,如歐洲、非州及中東估計為一九%,亞洲為一七%,則將彌補這些損失,還綽綽有餘。(原文刊於紐約時報,李鐏龍摘譯)


【經濟日報/編譯楊嘉凱/綜合一日電】
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逐年升高,以及全球暖化議題受到重視,使替代能源前景一片看好,投資人競相投入相關產業,希望搶得先機,而在眾多替代能源的研發中,海藻有可能成為取代石化燃料的「綠金」。
據美國科技網站Cnet報導,海藻可能很快成為最看好的液體燃料。海藻利用光合作用,把太陽能轉化為植物生物能源。和絕大多數植物不同的是,海藻具有細菌的特性,其光合作用速度也比較快。種植一般植物需要能源和肥料,但海藻只需養殖在密閉的生物反應器中,仰賴廢氣形式的無機燃料生長。
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海藻可能成為比食物重要的能源。部分生質柴油和乙醇提煉業者已經把海藻視為「綠金」。
西雅圖生質柴油公司經理多馬姆斯說:「煉油業者不會堅守原料來源,市場會決定什麼才是成功的,但未來10到15年後,很難想像海藻不會成為主要的生質柴油來源。」西雅圖生質柴油的母公司Imperium Renewables已經從創投業者募得1,000萬美元。
多馬姆斯說:「目前我們使用大豆油,主要是菜籽油太貴。一畝大豆可提煉50到60加崙的油,一畝菜籽油則可提煉75加崙到125加崙的油。但是海藻成長速度快,幾乎等於無限量供應,一畝海藻可提煉1萬加崙的油。」
不過一般民眾對海藻的了解與興趣,比不上玉米、大豆或其他替代能源作物,且市場也有待開發,目前只有少數公司或學術計畫在推廣海藻。
新罕布夏大學物理系實驗室主任布利格斯說,建造生物反應器覆蓋在好幾公畝的池塘上,所費不貲,投資人不願冒險。不過他認為,海藻不會像玉米等其他替代能源作物,需要種植在農地上,因此最適合培育海藻的地點就是無法耕作的沙漠地,這也增添海藻的吸引力。
布利格斯預估,要取代目前美國汽機車使用的柴油和石油,大約需要1,410億加崙的生質柴油。
目前布利格斯致力於改善海藻加工及提煉技術,他堅信,國際油價飆漲,和政府能源政策的誘導,已大大提高海藻成為替代能源的可行性。
【2007-01-02 經濟日報】


【聯合報╱編譯呂理甡/報導】 2007.06.08 03:21 am


三個各自作業的研究小組六日發表報告,宣布幹細胞研究出現意想不到的重大進展。這些研究人員研究出用成鼠皮膚細胞製造幹細胞的新科技,可以不必摧毀胚胎就取得幹細胞,避免道德爭議。
如果這種科技能用於人類細胞,科學家將可用病人的皮膚細胞製造出新的心臟或腎臟、肝臟,再移植到人體,不必擔心病人的免疫系統會排斥。但這些科學家表示,他們無法預測何時才能克服種種難題,把新科技運用在人類細胞。
此一科研新進展是種簡便的科技,可使老鼠的皮膚細胞重回胚胎狀態,成為具有胚胎幹細胞功能的幹細胞。幹細胞可在實驗室中誘導發展成人體很多重要組織。
幹細胞研究對推動醫學進步極有價值,但因研究過程中要摧毀人類胚胎,引起激烈的道德辯論,阻力橫生。研究人員這次公布的研究成果能夠利用老鼠的一般皮膚組織,製造出外觀和作用跟幹細胞一樣的細胞。如果成功用於人體,將為醫療帶來重大突破,而且可望化解政治和道德辯論,減少反對和阻力。專家對此進展感到振奮。
早先,科學家只能用費事的「細胞核轉植」科技取得幹細胞。使用這種科技,研究人員必須先將卵子取出,抽出卵核,再把成體細胞的細胞核植入已抽出卵核的卵子,植進子宮,使其著床成長。卵子會使成體細胞核重回胚胎狀態,然後卵子開始分裂,經過數日後,囊胚形成,幹細胞可從囊胚的內細胞團取出,但這個過程會摧毀胚胎。整個過程若用在人體,稱為醫療複製,但從沒有人成功做過。
新技術只須把四個基因植入皮膚細胞,即完成卵子使成體細胞核重回胚胎狀態的工作,或者至少非常相似。這種技術若用於人體細胞,會比使用細胞核轉植容易得多,既不必使用人類卵子,免去昂貴經費及爭議,也可避免道德批評。 
這三個研究小組分別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的賈尼希、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以及哈佛幹細胞研究所的郝奇德林格領導。他們的論文刊登在「自然」期刊和新刊物「幹細胞室」。


根據「富比世」雜誌網站報導,美國目前薪資最優厚的行業仍屬醫療業。在該雜誌對美國平均薪水最高的25個行業統計中最領先的10個行業,有九個屬醫療領域。而平均薪水最低的25個行業多在服務業,包括餐館工人和酒店、洗衣房工人等。
富比世雜誌根據2006年聯邦和地方政府的就業資料,對八百個工種進行薪資排行,並分別評出美國平均薪資最高和最低的25個領域。結果發現,工資高的領域的確令人羨慕,例如,平均工資最高的是藥劑麻醉師,中間價位的年薪高達18萬4340元。在低薪行業中,快餐店工人平均每年只賺1萬5230元。去掉這兩極的行業,美國人平均年薪為3萬9190元。高薪的25個領域僱用著三百萬人,而低薪的25個行業有著1560萬從業人員。
在薪資最高的前15個領域中,僅有兩個不是醫療行業,包括排名第10的執行長和排名14的飛行員。律師竟然跌落到第16名。
在排行榜的另一端,幾乎是清一色的服務業:餐館工人、酒店工人和娛樂業從業人員。薪資最低的竟然是快餐業的廚師和處方助理們,其次是普通餐飲業的洗碗工人、跑堂服務生以及引座服務員。
不過,富比世指出,既然是對每個行業的中間薪資進行評級,因此不能排除有些行業內部也有薪水高低兩極的情況。例如,有的企業執行長年薪數千萬,有的則很少。XTO Energy公司執行長辛普森(Bob Simpson)去年的薪水是3220萬元,比執行長中間薪資高出223倍。但蘋果電腦公司總裁Steven Jobs的薪水每年只有象徵性的一元,不過他的股票分紅去年竟達6億4660萬元。
同一工種內的薪資通常也有很多變異因素。例如,同是在洗衣店或乾洗店做工,受僱於聯邦政府的工人比該行業一般工人的薪水多出三分之二。同是廚師,如果為企業的董事會議做飯,他們的薪水可能高於一般廚師的50%。
造成同一工種內薪資差別的另一因素是區域經濟不同而造成薪資差別。在舊金山市停車場工作的人每年可賺2萬4620元,比全國同工種的人高出三分之一。
總體來說,中間薪資最高的25個行業,薪資比前一年增加4.2%,而中間薪資最低的25個領域,薪水也有上漲,比前一年增加3.2%。
【2007/06/10 世界日報】@ http://udn.com/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酸

人體酸性化---現代人的「百病之源」

健康人的血液是呈弱鹼性的,pH值大概是7.35到7.45之間,一般初生嬰兒也都屬弱鹼性體液,但隨著體外環境污染及不正常的生活、飲食習慣,使我們的體質逐漸轉為酸性。
據一項都市人群健康調查發現,在生活水準較高的大都市裡, 80%以上的人其體液pH值經常處於較低的一端,使身體呈現不健康的酸性體質。
人體的體液偏酸的話,細胞的功能就會變弱,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慢,廢物就不易排出,腎臟、肝臟的負擔就會加大。所以「酸性體質」者常會感到身體疲乏、記憶力減退、腰酸腿痛、四肢無力、頭昏、耳鳴、睡眠不實、失眠、腹瀉、便秘等,到醫院檢查卻查不出什麼毛病,如不注意改善,繼續發展就會形成疾病。
日本著名醫學博士柳澤文正曾做過一個實驗:
找100位癌症病患抽血檢查,結果100位癌症患者的血液,都呈酸性。據統計,85%的痛風、高血壓、癌症、高脂血症患者,也都是酸性體質。
因此,這些醫學專家認為:人體的酸性化是「百病之源」。
◆ 由於酸性過多而引起的病症大致分為四類 --
01. 強酸與鈣、鎂等鹼性礦物質結合為鹽類,即固體酸性物,易導致骨質疏鬆症等疾病。

02. 強酸或酸性鹽堆積在關節或器官內引起相應炎症,易導致動脈硬化、腎結石、關節炎、痛風等疾病。

03. 酸性廢棄物堆積, 使附近的毛細血管被堵,血液循環不暢,易導致糖血尿、腎炎及各種癌症。

04. 胃腸道酸性過多易引起便秘、慢性腹瀉、尿酸;胃酸過多易導致燒心、反酸、胃潰瘍等。

另外, 酸性體質會影響孩子的智力。

◆ 六大原因造成現代人身體酸性化 --

01. 飲食結構不合理 :
專家指出,科學的飲食習慣是酸鹼食物比例為 1:3 ,但是現代人飲食中的主食往往是精米、白麵、雞鴨魚肉蛋,而這些都是酸性食物,據分析,這樣的飲食習慣其酸鹼比例正好相反,為3 :1。因此,長期攝入過多的酸性
食物是導致人體酸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運動不足 :
在陽光下多做運動、多出汗,可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酸性物質。但現代人以車代步現象愈來愈多,運動量大大減少,長久下來便會導致酸性代謝物長期滯留體內,因而造成體質的酸性化。

03. 過重的心理負擔 :
由於現代生活節奏加快, 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感情上承擔著不同的壓力。當這種壓力得不到釋放的時候,便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從而導致體質的酸性化。

04. 不良嗜好 :
煙、酒等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 毫無節制的抽煙、飲酒,極易導致人體的酸性化。

05. 生活不規律 :
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無規律生活,都會加重體質酸化

06. 環境的嚴重污染 :
由於飲用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等造成嚴重污染,人們攝入這些含有害元素的飲水、食物和吸入有害空氣,其中的酸性物質也會滯留在體內,逐漸造成體質酸性化。

◆ 自主「減酸」,走向健康 ..
若想擁有一個健康的體質, 適度的運動和良好的飲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平時要多做有氧運動,鍛鍊身體,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樂觀、開朗、積極的生活態度。 當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從改善自己的飲食
習慣入手。 簡單地說,就是 透過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就能直接調整體內酸性環境。
那些食物最能改善體內的酸性環境呢?
海帶可以說是鹼性食物之王 ,多吃海帶能有效調整酸性體質。所以平時常感到勞累、疲乏、渾身酸痛的話,不妨多吃海帶。
此外,人們 常說喝茶能解乏,除了茶葉中的興奮成分外,茶鹼能「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也有緩解疲乏的作用。
酸性體質是人體大量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食物的結果,那麼平時就應儘量少吃這些食物。實在想吃時可以把它們和鹼性食物一起搭配,譬如燉肉時放些海
帶,燒牛肉時加些蘿葡...等等。

★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
⊙ 強酸性 : 蛋黃、乳酪、白糖、西點 、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 中酸性 : 火腿、 雞肉、鮪魚、豬肉 、鰻魚、牛肉、麵包 、小麥、 奶油 、馬肉等。
⊙ 弱酸性 : 白米、花生 、啤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蜆) 、章魚、泥鰍等。
⊙ 弱鹼性 : 紅豆、 蘿葡、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 中鹼性 : 蘿葡乾、大豆、胡蘿葡、番茄、香蕉、橘子 、香瓜、 草莓 、蛋白、梅乾、檸檬 、菠菜等。
⊙ 強鹼性 : 葡萄 、茶葉、葡萄酒、 海帶、天然綠藻類。

◆ 哪些人的身體容易「發酸」:
⊙ 熬夜一族 ...
晚上 1:00以後 不睡覺,人體的代謝作用會轉由內分泌燃燒,用內分泌燃燒產生的毒素會很多,會使體質變酸,通常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機率會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所以每
天儘量在晚上12 :00 以前睡覺,不要常熬夜,若非要熬夜,一星期以一次為限!熬夜時不要吃肉,儘量吃碳水化合物,這樣隔天才 不會很累,可把傷害減至最低。
⊙ 宵夜一族 ...
凡是 晚上 8:00以後 再進食就可稱作宵夜。 吃宵夜隔天易疲倦、爬不起床,肝也會受損,因為睡覺時,人體各器官活動力降低,處於休息狀態,這時讓食物留在腸子裡會變酸、發酵,易 產生毒素、傷害身體。
⊙ 早餐的「逃兵」 ..
一天三餐中,早餐最重要,但許多人不吃早餐,一早空著肚子,體內沒有動力,會自動使用甲狀腺、副甲狀腺、下腦垂體等腺體,如此易造成腺體亢進、體質變酸,長期下來易導致各種慢性
病。
⊙ 「 精食 」一族 ..
少運動且整天坐在辦公室的上班族最容易犯這種錯誤,因為吃得少,又刻意選擇很精緻的食物、少吃粗糧,這類人的腸子老化得特別快,肝功能也會變差,排便是 黑色的而且常會便秘。 因為精緻食物缺乏纖維
素,會導致腸子功能變差,甚至萎縮,你所吃的食物變成了毒素,使你體質變酸,慢性病也開始了。

◆ 測測你的體質是否「變酸」了 ---
01. 晨起精神不佳; 02. 夜裡睡不舒服(失眠);
03. 整天都感到很累; 04. 工作想速戰速決,沒有持久力;
05. 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 06. 易被蟲咬;
07. 常患皮膚病; 08. 常發燒或感冒;
09. 有高血壓、低血壓、 肝病; 10. 有糖尿病、腎臟病、痛風;
11. 經常頭疼、腿痛、肩酸、腰酸 ; 12. 身體肥胖;
13. 有胃病、胃潰瘍; 14. 有過敏症、便秘;
15. 有哮喘、失眠、神經衰弱; 16. 食欲不振;
17. 牙齦易出血 ; 18. 傷口易化濃;
19. 喜歡喝(碳酸)飲料; 20. 喜歡吃肉食、油膩食物;
21. 喜歡喝酒; 22. 喜歡吃甜食;23. 喜歡吸煙。
研究人員發現,人在25 歲時,身體血液就開始酸化,如果你過了30 歲,並出現上述6~8種情況,那你的酸性 體質已有相當程度,怎麼辦?!儘快採取「減酸」措施吧!

max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這篇文章限定好友觀看。
    若您是好友,登入後即可閱讀。